新竹市美術館多媒材藝術創作展 環保素材創作 化腐朽為神奇  

此次展覽,7位新銳藝術家利用環保素材,傳遞出對島嶼環境的專注與關懷,創作內涵豐富,歡迎市民來觀賞。(照片由新竹市政府提供)

編輯台新聞

新竹市美術館即日起展出《島嶼.環境.故事─多媒材藝術創作展》,邀請吉田敦、林正偉、許喬彥、陳妍臻、吳旻華、王鵬達、許廷瑞(仔仔老師)等7位新銳藝術家,以寶特瓶、漂流木等媒材創作出20件作品,藝術家們以看似無用的素材化腐朽為神奇,成為藝術與美的能量。

林智堅市長上任後將92歲新竹市立美術館轉型為「當代藝術場域」,用聲音創造光影、增加互動式展覽,讓美術館跟遊樂園一樣好玩,4月推出《好玩藝兒》展覽更吸引逾2萬人參觀,創下開館10年紀錄;此外,更設立241藝術空間,並盤整藝術資源,每年暑期舉辦「仲夏藝文季」,讓藝術展演在新竹市各個角落開花。此次展覽,7位新銳藝術家利用環保素材,傳遞出對島嶼環境的專注與關懷,創作內涵豐富,歡迎市民來觀賞。

市定古蹟「新竹市美術館」,地處市中心,外觀美輪美奐,透過更多年輕藝術家的參與,為具有歷史意義的建築注入新生命,本次展覽邀請優秀年輕輩藝術家共同創作展出,呈現作品多元想像意境,歡迎全國民眾來到新竹市,欣賞精彩豐富的展覽,以及這座年輕古城的美麗。

藝術家們將木、陶土等自然材質,及工業文明產物的廢料,化無用為有用,化頹圮為美感詩意,唯美富創意。(照片由新竹市政府提供)

新竹市美術館即日起展出的「島嶼環境故事-多媒材藝術創作展」,共分三個展區,包括「自然之材─土地的呼喚」、「無用之材─文明的遺跡」、「永續之材─藝術何以可能?」等作品,尤其許廷瑞(仔仔老師)「社子島少年行」團隊打造的「寄居蟹」酷車,搶眼的擺放在美術館前綠地,更是吸睛。

本檔展覽多重併置了自然、文明、永續的意象,以「島嶼」為名,藉以喚起人們對於土地所經驗和實踐的過程,更意欲從人類文明發展歷程中製造衍生出的廢棄物,透過藝術創作賦予新生,進一步思辨和考察其存在的意義。邀請擅長用回收物、廢棄物、自然物等創作媒材,進行立體複合媒材創作的藝術家。包括吉田敦、林正偉、許喬彥、陳妍臻、吳旻華、王鵬達,以及許廷瑞(仔仔老師)和「社子島少年行」土地發聲計畫團隊,期待透過藝術家的轉譯,將無用之材幻化成為藝術美學的能量,喚醒民眾關懷台灣這塊土地及環境。

王鵬達的「瓶聚」,有感於新竹市的塑膠回收量達78座101的高度,策展單位沃沃美學於八月間發起徵集寶特瓶回收計畫,獲市府環保局、市民及大遠百支持,共徵集到2000多支空瓶,由出身新竹的王鵬達以永續概念出發,打造出島嶼輪廓概念的藝術裝置。

透過藝術家的轉譯,將無用之材幻化成為藝術美學的能量,喚醒民眾關懷台灣這塊土地及環境。(照片由新竹市政府提供)

許廷瑞(仔仔老師)「社子島少年行」團隊打造的「寄居蟹」酷車,將社子島上充斥的回收物,透過互相合作與鼓勵,打造一輛能代表社子島的車子,讓大家看到社子島,也看到這群邊緣弱勢的社子島少年們。

許喬彥作品「像風一樣」,蘊含了對環境的想像與體悟,並思考人、空間、物質三者之間的關係;陳妍臻的「勻漾-水漥川」運用自然中如葉子、雨滴、雲朵等,進入自然異想;吳旻華「漂流海上的父親節」,以漂流木建構與重組空間,探尋環境與文化的可能性及意涵;吉田敦的「煙之森」,透過日常見到的廢棄素材進行創作,呈現對土地環境的觀察及省思;林正偉的「飛毯」,利用回收塑料及廢棄材料,用科技或機械動力創造出自然與人文交會的意象。

《島嶼.環境.故事─多媒材藝術創作展》展期至10月29日,配合展覽另辦有紀錄短片放映、講座、創作坊等多場活動,有興趣民眾歡迎踴躍參加,詳情請上新竹市美術館粉絲專頁查詢,洽詢專線03-5332841或撥打1999市民服務專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