砍除檳榔樹改種牛樟 新社居民響應植樹活動

白冷圳水流域發展協會發起社區植樹造林活動,將山坡地的檳榔樹砍除,改種植牛樟等樹苗。(記者黃玿琮攝)

記者黃玿琮/台中報導

新社白冷圳水流域發展協會為保護山坡地,恢復山林景觀與功能,趁著清明節連續假期,發起社區居民大家來種樹活動;6日共有30位居民參加;將新社區中和里面積約4甲的檳榔樹砍除,改種植牛樟樹苗,3天後續種植肖楠700棵。

6日上午7點起,30位社區居民就開始上山種樹,將新社區中和里約4甲面積的檳榔樹砍除,每株的種植地點插上竹竿定位,再用搬運機載樹苗分發到每株定位的地方種下,接著釘上固定樹苗的竹子,綁好固定避免風吹搖動,並澆水增加成活率。

理事長詹武宗指出,白冷圳水流域除了新社台地小面積平地,其它大多山坡地,早期原是一片美麗山林;後來因為國家政策,農業興起、人口大量移入,林木大量砍伐種植糧食及高經濟作物,這個年代淺山農村確實為政府爭取許多外匯,扶植工業,奠定台灣經濟奇蹟。

但是自從台灣加入WTO後,農業經濟入不敷出,紛紛棄農往都市發展,造成許多山坡地荒蕪,加上近年外來種「小花漫澤蘭」等蔓藤類嚴重侵襲,造成自然林無法成長,必須依靠人工撫育。因此,白冷圳水流域發展協會從2011年開始,透過社區營造計劃推廣山坡地造林作業,由於台灣林業禁伐30年,致使必須設置社區育苗場,並由農會輔導花木產銷班,積極培訓育苗、造林規劃、整地、種樹、樹木修剪整形等技術。

白冷圳水流域發展協會於去(106)年10月間,在新社高中圖書館舉辦「山坡地土地利用(造林)加值前瞻計劃研討會」,邀集產、官、學共100多人參加討論,研擬如何重返里山,重振淺山農村。為因應氣候變遷,如何恢復山林、涵養水資源、解決缺水之苦、保護山坡地、避免土石流等,降低天然災害。

林務局生長組指出,為提高台灣木材自給率,必須提高山坡地造林率。尤其,前林試所黃裕星所長提出混林農業,安定淺山農村經濟收入,達成山坡地造林效果,獲得大家的認同。林務公務基層人員更提出許多改進辦法,生物科技研究員更提出利用林產發展各種菇類,萃取健康食品、醫藥等科技產業。

詹武宗表示,目前政府也開始重視山坡地造林政策,白冷圳社區發展協會拋磚引玉,是階段性的任務,盼藉由政府獎勵造林補助資源,引進企業資金,透過社區營造組織力量,共同恢復美麗山林,降低因極端氣候所造成的災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