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林囡仔與神明的對話 員高生張博程獨立策展《拾光啓程》

記者張文熹/彰化報導

「如果有一天,所有人都告訴你,你所熱愛的事物、文化,甚至是代代相傳的傳統,應該被時代淘汰,你可以怎麼做?」 這個深刻的提問,來自國立員林高中一位充滿熱忱的學生張博程。他將這份對傳統信仰文化的深情與反思,轉化為一場別開生面的個人展覽——《拾光啓程》,並在校內的「藝站」展覽空間隆重登場,展期自9月23日起至10月3日止,成為該空間的第17檔展覽。更令人矚目的是,張同學為了此次個展,特別與師長們親赴北港朝天宮,恭迎媽祖聖駕蒞臨校園觀展賜福,完成一場跨越世代、融合傳統與創新的心靈對話。

張博程同學是二林人,從小在濃厚的信仰文化中成長,神明對他而言,不僅是膜拜的對象,更是心靈的連結與對話的夥伴。他看見歲月流逝,許多珍貴的記憶與傳統在時間的洪流中逐漸模糊,甚至面臨被遺忘的危機。為此,他創立了【程朝閣文創工作室】,專注於客製化繪圖與文創設計開發,試圖用自己的方式,為傳統文化注入新的生命力。他認為:「創新使它被接受,延續使他不被遺忘,賦予他新的生命,才能找到屬於自己的一條路。」 這次的《拾光啓程》個展,正是他這份理念的具體實踐,希望透過自己的作品,分享他與神明相遇的故事,並拾起那些曾帶來感動與力量的時光,讓更多人欣賞到信仰文化之美。

二林囡仔與神明的對話:員林高中張博程獨立策展《拾光啓程》

為了讓這場「與神明的對話」更具象,博程大膽地提出迎請北港朝天宮媽祖到校觀展的想法。這個想法獲得了校方大力支持。員林高中楊豪森校長表示:「學校存在的目的,就是要為孩子們搭建舞台,讓他們能盡情發揮才華、追尋夢想。博程對自己熱愛的領域投入了極大的心力與情感,我們不僅支持他,更為他感到驕傲!」 在師長們陪同下,張博程親自前往北港朝天宮,以最虔誠的心,迎請媽祖聖駕蒞臨展場,為展覽帶來無上的祝福與光彩。這不僅是學生個人策展的創舉,更是傳統宮廟文化與現代高中校園藝術空間一次完美的結合。

這次展覽的場地:員林高中「藝站」,本身就是一個充滿故事的空間。它的誕生源於第二十屆美術班黃郁涵同學在校內走廊以書法寫下「懷才不遇」的裝置作品。楊豪森校長看見後,深刻體會到學生需要一個能自由揮灑創意的舞台,便與當年的總務主任王儀珍、美術老師何鴻志共同商議,將原本的獎盃陳列室活化,改造成為專屬學生的「藝站」展覽空間。

「藝站」自112年3月9日成立以來,完全由學生自主籌劃運作。首屆站長由張育銓同學擔任,後續由陳彙喬、陳郁昕、紀依辰等同學接棒,帶領團隊完成了17檔精彩的展覽。由於是學生自營,藝站並無固定經費來源,同學們多利用現有物資進行策展;若有添購設備的需求,楊校長甚至會自掏腰包贊助,展現了對學生活動的百分百支持。從最初的<懷才不遇>,到今日的<拾光啓程>,「藝站」不僅豐富了成員們的策展經歷,更成功地將藝術帶入校園生活,提升了全校師生的藝術涵養。

張博程的《拾光啓程》個展,不僅是他個人創作成果的展現,更是對傳統文化傳承與創新的深刻探索。他用實際行動回答了自己的提問:當傳統面臨挑戰時,我們可以選擇拾起它、理解它,並用創新的方式賦予它新的生命。國立員林高中誠摯邀請各界人士蒞校參觀《拾光啓程》個展,一同感受這位二林囡仔與神明之間的動人對話,並共同為這份文化的延續祈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