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注野生棲地保育 讓黑腳企鵝有機會回到野外的家

黑腳企鵝在野外棲地面臨存續危機。(圖/台北市立動物園)

編輯台新聞

1月20日就是一年一度的國際「企鵝關注日」,到臺北市立動物園,許多遊客都記得一定要專程去看看高人氣的「國王企鵝」,其實在動物園裡還照養著另一種更瀕危的「黑腳企鵝」,牠們的外型較不突出,命運卻很坎坷,野外族群正面臨著嚴重的存續危機。動物園利用照養族群進行域外保育及教育,希望能建立穩定的繁殖技術,並透過良好的遺傳管理,來維繫黑腳企鵝圈養族群的基因多樣性。也提醒社會大眾和動物園一起守護地球環境,讓黑腳企鵝能有機會返回原生棲息地,繼續壯大野外的族群。

動物園啟動人工企鵝蛋孵化計畫,小企鵝出生破殼之後就會送回給親鳥哺育。(圖/台北市立動物園)

「黑腳企鵝」是唯一生活在非洲的企鵝,主要分布在納米比亞(Namibia)到南非共和國夸祖魯-納塔爾省(KwaZulu-Natal)的海邊,曾經是南非數量最多的海鳥。但是最近20年來,因為人類挖採鳥糞石、採收企鵝蛋食用、過度漁撈、觀光客行為及掠食者的引進(外來種)等因素,黑腳企鵝野外數量急速下降,加上鄰近海域的「船隻漏油事件」,對於這些黑腳企鵝族群的生存更是雪上加霜,因為漂浮在海上的油汙會讓企鵝的羽毛失去防水性而失溫、無法下海覓食餓死、或因為理毛時吞下油汙中毒等,就算能僥倖存活下來的個體,未來繁殖的成功率也會大幅降低。

在臺北市立動物園裡,黑腳企鵝擁有安全無虞的住所,可以選擇待在全天候空調(攝氏18至20度)的室內,或是到戶外享受日光浴,兩個活動場都有設置數個洞穴供牠們築巢繁殖,但多數的黑腳企鵝卻都只愛待在室內,因此室內的洞穴成為兵家必爭之地,尤其是正中央的位置,向來都只有最強悍的情侶可以入住,而這區的繁殖成功率也是最高的。黑腳企鵝遵循一夫一妻制,對配偶非常專一,除非另一半去世才會找新對象,或者乾脆就當起獨行俠。園方為了提高黑腳企鵝產蛋的孵化率,從2016年起開始進行人工輔助企鵝蛋孵化的計畫,待小企鵝即將破殼之際再送回給親鳥哺育。

關注黑腳企鵝原生棲息地的保育狀況,期望有一天能讓黑腳企鵝回到野外的家。(圖/台北市立動物園)

另外為了避免人工照養的黑腳企鵝基因庫受到侷限,恐將面臨基因多樣性流失的問題,臺北市立動物園已著手建立黑腳企鵝血統書,並申請加入「歐洲動物園暨水族館協會(EAZA)」的黑腳企鵝保育合作計畫(EEP),希望讓園內的黑腳企鵝基因庫可以注入新血,同時與「南非海鳥基金會(SANCCOB)」保持交流,了解野外黑腳企鵝現況,長期目標為整合亞洲動物園及水族館界的資源,建立亞洲地區的永續照養族群,並一起關注黑腳企鵝原生棲息地的保育狀況,期望有一天能讓黑腳企鵝回到野外的家。

臺北動物園保育網:http://www.zoo.gov.tw/

Google+:http://plus.google.com/+TaipeiZoo

Facebook:http://www.facebook.com/TaipeiZoo

YouTube:http://www.youtube.com/TaipeiZo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