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雕塑家弘光開展 創作呼籲注重環境

日本藝術家吉田敦到弘光科大舉辦「活在此處」展覽,靈感創作都 有故事性,自然又環保,引發參觀觀眾的省思。(記者陳榮昌攝)

記者陳榮昌/台中報導

弘光科技大學藝術中心邀請在台灣居住八年的日本藝術家吉田敦到校
舉辦「活在此處」展覽,他的日本老家離福島一百多公里外,311大
地震後為了下一代著想,改變創作風格,更使用廢棄的建材當原料,
提醒社會大眾注意環境,近期雕塑作品創作靈感來自在台灣的生活故
事,發人深省。

吉田敦專攻雕塑,取得日本多摩美術大學碩士學位後,曾經獲獎學金
到中國中央美術學院進修班學習,目前在台灣任教,這次在弘光科大
辦「活在此處」個展,除了早期到台灣創作「來台五號一橋」諾亞方
舟的作品,還有這兩年創作的「Camouflage」、「檳榔之道」、「煙之森」等系列作品。

吉田敦表示,他住在彰化大村鄉長達八年,為了融入在地生活,每天
觀察生活周遭的環境,而創作了「Camouflage」作品,用當地樟木雕刻出人的樣貌,其中一件作品人臉藏工地廢棄燈泡底座中,燈泡底座襯托表達出想要安靜生活的意涵。

他的創作靈感來自生活,像有一天,鄰居送給吉田敦三根檳榔樹的樹
幹,他覺得樹幹的紋路很美,便用舊建材和18根檳榔樹創作搭建出「
檳榔之道」,外型類似日本的鳥居。吉田敦說,檳榔是台灣的特有文
化,但是吃檳榔對健康不好,吃得人越來越少,因此,創作出作品想
要把台灣特有的文化留下來。

散步時看到工廠製作磚塊煙囪飄出煙,靈感一來,便創作出「煙之森
」系列作品。吉田敦指出,「煙之森」雕刻出人體樣貌,身體冒出一
縷白煙,日本福島在311大地震後,核電廠也冒出白煙,煙就像是人
類的慾望,想要不斷的追求,有時候卻忘了環境的重要性,「女兒現
在已經9歲,我都不敢帶她回老家,因為福島受輻射汙染,未來,台
灣的核電廠要淘汰除役,感覺真的很好。」

弘光科大藝術中心主任施淑萍說,吉田敦的作品呈現思維模式很真心
、誠實,沒有浮誇的表現,他以一位外國人的身分,長期觀察著台灣
生活居住的環境現象,透過藝術創作,希望為台灣這片土地做點什麼
,一開始,他用日本人的角度看台灣,後來把自己當作台灣人再創作
,每件作品都有故事性、象徵意涵,有台灣人的影子,更有寓意的作
用,發人省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