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賴淑禎/台中報導
全國首座生質能源廠外埔綠能生態園區整建完工,1日舉辦試運轉祈福典禮,宣告臺中市邁向綠色永續城市發展;未來,外埔綠能不僅扮演生質能源發電的角色,園區內的環境教育中心透過探索步道與外埔環保生態公園串連,結合花博理念,建構出一座融合自然生態與綠色電能科技的多功能環境教育園區,而台中市長林佳龍也強調,從試運轉期就會綻開各項回饋方案。
外埔綠能生態園區試運轉祈福典禮包括臺中市長林佳龍、環保署督察總隊李健育總隊長、奧地利駐台代表傅詩元(MR.Christian Fuchssteiner)、禾山林綠能股份有限公司郭濟安董事長、當地里長及民意代表等人參加,眾人共同祈求試運轉順利平安,同時現地視察綠能園區的各項設備。
臺中市長林佳龍表示,外埔綠能生態園區成功將原本令地方嫌惡嫌臭的堆肥場活化再利用,打造成全國首座生質能源廠和世界首座雙核心綠能技術的廠區,落實「垃圾變黃金」理念;透過廚餘厭氧和稻桿氣化發電雙核心綠能技術,將生廚餘和稻桿加以利用,將民生廢棄物及農業廢棄物翻轉命運成為綠金,有效落實循環經濟的理念。
林佳龍進一步指出,在治理空污的同時,臺中也不斷朝向產業轉型發展,希望能夠兼顧環境與經濟的需求,外埔綠能是最好的活教材,不只翻轉既有的嫌惡設施,轉型為具有經濟規模的綠能產業,同時也解決了可利用廢棄物的循環價值。
環保局長白智榮指出,外埔綠能生態園區完成了不可能的任務,歷經各種挑戰與突破,採公私合作的模式,以ROT(整建、營運、移轉)方式引進禾山林綠能股份有限公司投入民間資金6.3億元整建廠房及設備;且獲得中央肯定,採分年補助5億元,3億元用來建置稻草、廚餘等收運系統,2億元補助沼渣、沼液等副產品的去化。此外,為鼓勵市民參與,編列1億元經費購買97萬家戶的生廚餘回收專用桶「綠圓寶」,也將配合廠區的運轉,自12月3日起至明年(108)4月底為止,採分區分階段配送給民眾使用,讓所有市民享有「一桶一度電」的綠色經濟。
外埔的下一階段,將規劃出一條「探索步道」,由園區內的環境教育中心出發,串連以「花與昆蟲的藝世界」為主題的外埔環保生態公園,融合當地的自然生態,同時在廊道解說外埔掩埋場復育的成果,讓參訪者可以瞭解外埔綠能平地高樓起的過程,讓這裡成為名符其實的綠能環教場所。
而在試運轉祈福典禮後由業者進行園區的導覽解說,其中像是來自德國的沼氣發電機組,其電能來自於廚餘發酵純化後的沼氣,經過燃燒後轉化而成,每小時最大發電效益可高達550~660千瓦,而發電時所產生的高溫煙氣及熱水均可再回收使用,供園區廚餘厭氧系統加溫或沼渣乾燥所用。且沼氣發電機採用集裝箱「靜音式」,可降低運轉時所產生的噪音,符合環保需求。
而沼氣發電機組前的綠地旁,台灣欒樹露出一片火紅,讓廠區顯得朝氣蓬勃,山林水環境工程股份有限公司處長吳清堂說,當初為了實現市長林佳龍「一棵樹都不能少」的要求,特別將廠房平移,如今這5棵台灣欒樹成長的生氣盎然,為園區生色不少。
未來正式營運後,每年可發電約3,377萬度,提供近萬家戶一年的用電;且每年可減少1萬7,834噸二氧化碳排放量,約87萬棵樹的固碳量,等同開創出約7座台中都會公園。相信正式營運後,臺中市將搏得先機,領先全國做為國內綠色能源發展的新標竿。
透過大規模稻稈回收進行綠能發電,預估每公噸稻稈發電量為約500度電,售電收入每噸約2,000元,除提供廠內運作所需,也可增加農民收益;每公噸稻稈收購費為1,000元,售電收入也有一定比例回饋當地。
外埔綠能不但宣示出臺中綠色能源發展的里程碑,更讓閒置已久的堆肥廠轉型再生,帶動周邊發展,創造環保、農民、經濟發展多贏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