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山來吉村雙喜臨門  文化健康站喬遷、五鄰橋開工

記者陳宜琳/嘉義報導

位於偏鄉的阿里山鄉來吉村原民部落24日雙喜臨門,縣長翁章梁與地方各界熱鬧慶祝由鄉立托兒所整建的文化健康店喬遷之喜,以及五鄰橋動土開工,照顧鄒族長輩的活動場所更舒適,五鄰村民往來阿里山溪兩岸也更安全了。

來吉村鄉立托兒所關閉後閒置6年,淪為廢棄資材堆放場所,縣政府與鄉公所合作爭取原民會前瞻計畫補助200萬元,整建為功能齊全的部落文化健康站及長照C據點,去年8月開工,今年1月完工驗收,原定農曆年前啟用,因covid-19疫情影響,延至8月24日才喬遷。

來吉村是阿里山鄉最早設立的文化健康站(早期名為老人日間關懷站),2009年成立,借用來吉基督長老教會作為長輩活動場所,近年來陸續4次分別搬遷至民宅和天主教堂,因天主堂另有用途,村長武正清號召村民在社區發展協會辦公室旁蓋了一間簡易的木造房屋和涼亭,暫時提供長輩活動使用,因空間狹窄又與協會共用,長輩行走不便,戶外活動易受風吹日曬雨淋,陸續添購的延緩失能器材也無處放置,亟需一處專屬老人家的活動空間。

在縣府、武清山議員和鄉公所協助下,由公所提供鄉立托兒所場地,縣府協助爭取中央經費支持,兼具長照功能的文化健康店,24日終於在翁章梁、原民立委伍麗華、原民會副主委谷縱Qucung、鄉長杜力泉、縣議員武清山、村長武正清等人主持剪綵後完成喬遷之喜。

縣長翁章梁很開心的說:「這是我任內阿里山鄉第4站利用舊有建物修繕完成的文化健康站。」翁章梁指出,原民部落的土地受地形和法令限制,加上公有土地與建築物不足,建築費用高,用地難尋,現有8個文健站有6個站是使用舊建物、借用教會或民宅,如果每村都要興建一座符合長者使用的活動中心,曠日費時,財政也難以負擔,因此,整建閒置空間是最快速、最直接的辦法。

阿里山鄉來吉村原民部落24日辦喜事,慶祝由鄉立托兒所整建的文化健康店喬遷之喜(圖:嘉義縣政府提供)
阿里山鄉來吉村原民部落辦喜事,縣長翁章梁與地方各界共同執鏟,舉辦五鄰橋動土開工(圖:嘉義縣政府提供)

翁章梁也感謝武正清村長和社區發展協會理事長莊雅媊夫妻捐贈車輛提供文健站使用,部落長輩交通接送、往返文健站、看醫生、下山採買都更方便了。翁章梁就任縣長初期,嘉義縣老人照顧據點涵蓋率為35%,經過3年多的努力已提高到67%,未來將持續向70%、75%目標邁進。

位於百年老校來吉國小旁的文健站,每週開站5天,服務20位長輩,提供簡易健康照護服務、延緩老化失能活動、營養餐飲共餐送餐服務、電話問安居家關懷與輕度失能長者類家托長照服務,未來還能與小朋友老幼共學,進行沉浸式族語教學,發揮文化傳承的功能。

武正清村長表示,長輩很開心擁有自己專屬的活動空間,不再是擁擠與風吹日曬雨淋,感謝縣府、原民會、鄉公所、議員的支持與協助,提供老人家安全、舒適、健康及完善的活動場所,長輩們心滿意足了。

翁章梁等人隨後還主持斥資1.21億元的五鄰橋動土典禮,5鄰部落對外的聯絡橋梁於88風災沖毀,迄今未修復,多年來只以多孔RC箱涵及乾砌石引道作為村民出入臨時替代道路,每逢風災雨害,便橋便道多次被沖毀,村民出入需繞路遠行。

新建的五鄰橋含引道全長270公尺,寬7公尺,為I型鋼樑橋,河道中落一墩,設計高度與通洪斷面遠大於現在的12孔箱涵便道,預定2023年底完工通車,改善及提升村民通行的安全性。

翁章梁說,他很關心偏鄉的基層建設,來吉五鄰住有7戶人家,很多村民的農地也都位在阿里山溪北面的五鄰,由於興建費用高,縣府、公所和各級民代多方奔走爭取中央支持,未來還將爭取觀光局連結觀光資源,滿足鄉親一條安全回家的路及發展需求。

阿里山鄉來吉村原民部落辦喜事,縣長翁章梁與地方各界共同執鏟,舉辦五鄰橋動土開工(圖:嘉義縣政府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