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張文熹/彰化報導
中部地區應是鬱鬱蔥蔥的青蔥田,歷經7、8月的颱風、西南氣流大雨、淹水摧殘後所剩無幾,甚至有整片8公頃多、價值上千萬的青蔥,全被老天爺收走,留下一地爛蔥。但卻也有蔥田挺過這次氣候考驗,因為這片蔥田使用農業部農業試驗所的健康種蔥,加上施以農業部補助、產官合作的「穩產整合管理技術」,讓夏季最難中的青蔥在天災中重現生機。
農業部主管科技專案計畫「青蔥韌性穩產栽培擴散計畫」,今天在芳苑鄉蔥農洪鈿豐的蔥田,舉辦「114年夏季青蔥整合管理及應用木黴菌示範觀摩會」,由泰霖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主辦,與農業部農業試驗所、臺中區農業改良場、花蓮區農業改良場、財團法人農業科技研究所、芳苑鄉農會等合作,展示青蔥挺過7、8月颱風、水災的韌性。

觀摩會請來「蔥師父」農試所植病組研究員黃晉興博士,針對「因應極端天氣彰雲地區青蔥栽培的韌性農法」,指導蔥農如何對付青蔥病害三大魔王「病毒病」、「疫病」、「捲葉炭疽病」,並傳授賺錢的撇步三重點:種健康種苗、菜蔥與種蔥要分開管理、80分的韌性農法,確保青蔥穩穩長大。
另臺中改良場研究員、微生物菌專家陳俊位博士以「生物性堆肥木黴菌 TCT301應用技術與成效」為主題,讓蔥農運用「好菌」、「好肥」,渡過淹水逆境並展示實際的試驗成效,「吃好菌」的蔥寶寶果真沒有「爛頭」、順利「長大成蔥」。
泰霖生技公司顧問、臺中農業改良場前副研究員戴振洋則是以「夏季青蔥整合管理及微生物應用」為主題,指導農民如何正確整合相關技術與泰霖公司的資材,提高地力、改善植株抗病蟲害能力,用最健康、低藥的方式管理青蔥。
使用該技術農民洪鈿豐也現身說法,5分地種植青蔥,一半是自己習慣的農法,另一半則是使用穩產栽培技術,使用泰霖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提供試驗田使用的無毒、健康資材,並謹記農試所黃晉興博士、林玫珠博士指導的種蔥七字訣「種、田、肥、水、管、藥、材」,實驗組的青蔥存活率高、分孽多,更躲過這次淹水災害。
泰霖生物科技董事長張國庸表示,泰霖公司技轉花蓮改良場蔡依真科長的健康種苗整合管理、安全資材應用、減藥栽培、氣候調適與韌性栽培等技術,並進行即時監測與田間管理輔助,加上技轉台中改良場陳俊位博士的「TCT301木黴菌」、技轉臺中改良場助理研究員許晴情的中性亞磷酸「泰霖50」、貝萊斯芽孢桿菌「好菌旺」、液態澱粉芽孢桿菌「菌力寶」、羽毛胺基酸「綠馨1號」、100%海藻萃取的「泰褐藻」、硼鈣微量元素「硼鈣聖水」,以及讓蔥田使用富含木黴菌的有機質堆肥「強浚2號」等,讓青蔥頭好壯壯,不怕淹水、疫病、捲葉炭疽病與病蟲害等,從根基固本,當然不怕後續的災害。
張國庸說,看見蔥農在夏季水災後血本無歸,真的非常令人心痛,一捆種蔥苗飆到5、6千元,一分地至少要花10萬元買種苗,農民怎麼負擔得起?今年8月甚至出現有錢也買不到種蔥的窘境,而冬季青蔥卻又便宜到沒人想種,用「菜金菜土」來形容青蔥真不為過,所以更應積極提倡健康種蔥,並以「聰明、健康」的方式來栽培青蔥,泰霖公司配合農業部專案,積極推廣穩產擴散計畫,就是要讓種蔥不再是一場「豪賭」,而是成為農民最穩定的收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