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旬翁「講話像含滷蛋」 竟是心房顫動導致缺血性腦中風

醫生指血管堵塞位置。(圖/記者林重鎣攝)

65歲王伯伯患有糖尿病與心房顫動,日前凌晨因左半身無力,講話像「含滷蛋」模糊不清,家人送醫檢查後發現腦部無大血管阻塞,研判是缺血性腦中風,緊急施打「血栓溶解劑」後,恢復狀況良好,醫師提醒,心房顫動是缺血性中風最危險因子之一,務必把握黃金3小時就醫,提高存活康復機率。

亞洲大學附屬醫院神經內科主治醫師邱新藻表示,患者本身有糖尿病史10多年,平時都在診所規律拿藥控制血糖,日前清晨2點半,家人發現患者左半邊肢體無力、說話不清楚,緊急送往急診,經腦部電腦斷層檢查發現,腦部並無大血管阻塞,不過根據家人描述,從發現狀況有異到送達醫院,已經超過3個小時,經與家屬討論後,決定自費施打「血栓溶解劑」(rt-PA)治療。

施打後,患者後續雖有部分腦出血,但僅造成些微說話不流暢症狀,其餘功能恢復良好,且住院期間會診心臟內科醫師,剝絲抽繭找出致病原因原來與心房顫動(心律不整)有關。

邱新藻指出,根據國內2018年臨床試驗顯示,在腦中風發作3~4.5小時的個案中,有施打血栓溶解劑的患者,三個月後的復原情況良好,且死亡風險中無顯著差異,以上述王伯伯為例,只要符合一定的條件,家屬也同意自費施打,確實能獲得較佳的預後。

邱新藻也強調,「缺血性腦中風」佔目前台灣中風型態約八成,為血管堵塞造成,可能是來自心臟的血栓流到腦部,也可能為血管硬化所致,通常與三高、老化有關;當發生急性缺血性腦中風3小時內且沒有禁忌下,會在靜脈注射血栓溶解劑,藉此快速溶解腦部的血栓,減少因缺血所引起的腦部損傷,目前健保也納入80歲以上患者給付範疇。

另個中風危險因子則是「心房顫動」,由於心臟跳動不規則,心房內容易產生血栓,當血栓跑到冠狀動脈血管,就會造成心肌梗塞,萬一離開心臟跑到腦部,則會造成腦中風,猝死機率恐大幅增加。

邱新藻提醒,目前多以口服抗凝血藥預防心房顫動造成的缺血性中風,但因新型抗凝血藥物相當多樣,醫師會依患者中風程度、病情發展及相關風險,隨時監測療效,因此若心房顫動患者需要長期透過抗凝血藥物作為中風防治,應與醫師充分討論,選擇對自己做有利的治療藥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