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能獨特的「第五隻腳」 邀您來觀察小尾巴

白面捲尾猴的尾巴具有捲握的能力。(圖/台北市政府提供)
數千萬年來動物經過不停的演化,身體構造逐漸發展成現在人們所看到的模樣,就連尾巴也不例外。動物的尾巴有長有短、或粗或細,顏色花紋不盡相同,看似平凡無奇的尾巴,其實在動物的日常生活中往往擔任重要角色。臺北市立動物園特別挑選臺灣梅花鹿、白面捲尾猴、蜘蛛猴、黑冠松鼠猴、臺灣獼猴、孟加拉虎及雲豹等動物,和大家分享動物尾巴的奧妙之處!
攤開新臺幣500元的紙鈔,就能看到臺灣梅花鹿的身影,牠們身上有如梅花綻放的白色斑點,總能吸引民眾的目光,但其實梅花鹿看似不顯眼的尾巴,卻有著不為人知的秘密唷!梅花鹿的聽覺和嗅覺十分靈敏,當感覺到周遭環境有異狀時,除了會發出聲響之外,平時小巧可愛的鹿尾巴,會瞬間化身為示警用的「警報器」,牠們會豎起短短的尾巴並且快速擺動,鹿群一旦接到危險信號,就會快速地攜家帶眷,逃離到安全的地方躲避。
若是說起尾巴靈活的動物,就不能不提到身手矯健的猴子們。猴子在分類上可分為新世界猴和舊世界猴兩大類,新世界猴分布在中、南美洲,牠們的尾巴具有捲握的能力,可以發揮「第五隻腳」的功用;舊世界猴分布於歐洲、亞洲及非洲,尾巴則不具捲握能力,無法倒吊在樹幹上。來到臺北市立動物園的熱帶雨林區,這裡所照養的白面捲尾猴、蜘蛛猴及黑冠松鼠猴等,就是屬於新世界猴,至於臺灣動物區的臺灣獼猴則是屬於舊世界猴,牠們雖然同為猴子家族的一員,但尾巴的功能卻不盡相同,下回來到猴島時,可別再好奇為何臺灣獼猴不能用尾巴吊掛在樹上了。除了保持平衡外,臺灣獼猴的尾巴還能作為進行行為語言時的工具,像是位階高的獼猴會翹起尾巴,來表示權威,使猴群其他個體不敢輕易踰矩。
孟加拉虎有著美麗的橘黃色虎紋和長長的尾巴,尾巴其實和牠們的生活有著密不可分的關係。每當春夏蚊蟲滋生時,老虎便會使用尾巴來驅趕蚊蟲,防止皮膚被叮咬;天氣變熱時,尾巴搖身一變成了消暑工具,牠們會將尾巴放入水中,等待體溫下降,再下水游泳;在遇到危險時,尾巴還能發揮保護及戰鬥的作用。同樣身為貓科動物,雲豹的尾巴從吻端到尾巴基部約80~90cm,長度幾乎與身體相同,是中型貓科動物中最長的,可彎曲纏繞於樹幹上,有效強化了雲豹的樹棲能力,使牠們能夠敏捷的穿梭在樹林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