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陳榮昌/台中報導
臺中市大甲匠師的故鄉休閒農業區因區內具有各類型技藝及特色之匠師故以此命名,早期休區婦女多數皆自小學習藺草編織以貼補家用,區內有一位柯莊屘女士更以藺草編織獲得薪傳獎的殊榮,雖因塑膠製品盛行逐漸取代傳統藺編手工藝品,但大甲匠師的故鄉休區內現今仍有多位藺草編織匠師致力於藺編文化傳承,如區內權遊遊艇的老闆娘石阿香女士也多次參與藺草編織相關競賽獲獎,今年也獲邀至沙鹿區公所一樓文化藝廊舉辦「石阿香女士藺草編織個人展-香藺」,積極推廣大甲帽蓆文化。
大甲藺最早為在地道卡斯族所運用,相關技藝傳予漢人後逐漸發揚光大,大甲及苑裡等鄰近地區之婦女多數年輕時都曾接觸藺草編織,但隨時代變遷受工業化及機械化之影響,藺草編織製品逐漸式微,所幸大甲及苑裡之匠師相當努力推廣藺編傳統技藝,甚至都從年輕編織到老,一生懸命投入創作藺編作品,如匠師的故鄉休區之石阿香女士也曾於中友百貨及大甲區公所等地辦理個人藺編特展,發揚在地傳統文化,其精神相當令人感動。
大甲農會總幹事黃瑞祥表示,大甲匠師的故鄉休閒農業區近年將藺草編織結合食農教育體驗活動廣受各地遊客之好評,區內亦有多間具在地特色之農場,整體匠師休區在農業部農村發展及水土保持署臺中分署、臺中市政府農業局、大甲區農會等單位共同輔導下用心傳承農村文化,期盼以傳統匠師文化結合在地農漁業特色建構大甲休閒農業永續發展之嶄新風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