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賴淑禎/採訪報導
雲門舞集藝術總監林懷民年底退休前策劃的最後一檔節目:雲門舞集 陶身体劇場─林懷民、陶冶、鄭宗龍,將以《秋水》、《12》與《乘法》,在10月26(六)、27(日)日於臺中國家歌劇院大劇院做為臺灣巡演的最終場,也將是林懷民以雲門舞集藝術總監登台的最後一場,而25日下午特別邀請中部地區邊鄉國高中學生一千多人前往先欣賞《秋水》與《乘法》的舞作,並由林懷民跟鄭宗龍在現場跟學生互動,介紹舞碼內容。
而在跟這些年輕的學生互動的過程中,雲門舞集藝術總監林懷民建議大家,對於舞蹈是要用感覺的,尤其是這些學生在看完《秋水》舞碼的演出,林懷民老師也要大家說出,看過表演的感受,而這些就是欣賞舞蹈表演非常重要的一環,另外現場還介紹雲門舞集這五位資深舞者,每天都是要不斷的進行舞蹈訓練,讓身體能一直維持的最好的狀態演出。
另外雲門舞集的新任總監鄭宗龍也跟現場的學生分享他學習舞蹈跟編舞的歷程,從他居住的地方可以看到許多八家將的陣頭,而這些生活點滴都已經融入他的編舞靈感創作,同時鄭宗龍老師也跟學生介紹他的作品《乘法》,是結合這次合作的陶身体劇場跟雲門的舞蹈基底演化而成的舞碼,也讓現場的學生感受舞蹈另一種樣貌及氛圍。
雲門舞集成軍46年,以演出林懷民編創的舞作為主。這次製作緣起於林懷民鄭宗龍與陶冶兩人有為對方舞團編舞的念頭,便積極促成這次兩個舞團交換編舞家的演出。
陶冶編作的《12》,由雲門舞者演出。陶冶表示,「《12》很簡單,如同「數字系列」,幾個數字就代表演出舞者的數目。而《12》是有次在瑞典看見山頭層巒疊嶂的雲彩,被風吹動,千變萬化而有所想像。」《12》有12段獨舞,舞者輪番上台,但陶冶希望有一條內在的線索串連了所有的舞者,如雲彩幻化,時而迅速,時而交纏。
《乘法》則是鄭宗龍與陶身体舞者身體的對話與交流。鄭宗龍思索的是「在舞者既有的身體架構下,我對身體的理解與方法能如何在陶身体的舞者身上產生加乘。」《12》與《乘法》打破了舞者的肢體慣性,對兩個舞團都是很大的挑戰。
林懷民的《秋水》作品是2015年,當他在京都修學院離宮,看到悠悠小河靜靜浮著紅葉的風景,編成《秋水》,舞者在涓涓流水與片片紅葉映像投影之間悠悠起舞。跳《秋水》的雲門舞集資深舞者周章佞、黃珮華、黃媺雅、楊儀君、蘇依屏在今年巡迴演出結束後都將陸續自雲門舞集退休。
1973年9月,雲門舞集成團後第一場演出是在臺中中興堂;46年後,林懷民與五位資深舞者也將在臺中演出《秋水》後陸續退休。臺中場次尚有微量剩票,請各位觀眾把握最後觀賞機會,趕緊買票進場觀賞驚人的三支舞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