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蟲長大錄取興大昆蟲系 特殊選才適性發展

兩 位錄取昆蟲系同學。(圖/記者林重鎣攝)

中興大學昆蟲學系今年有二位透過特殊選才管道入學的新生王遠騰與陳亭予,談起昆蟲,眼神閃閃發亮。王遠騰投入螳螂飼養與研究近10年,對各式螳螂如數家珍,宛如螳螂百科,而陳亭予則從小投入蝴蝶復育與生態導覽,曾有媒體稱其為「被蝴蝶養大的女孩」。

二人高中成績並非前段,若以一般的升學管道不一定有機會進入國立大學。而興大自104年開始推動特殊選才招生,不採計學測成績,以資料審查及面試為主,著重的是學生的學習動機與特殊專才,5年來共招收到140位特殊選才學生,在學表現皆相當優秀,不僅讓學系找到有熱情的學生,也讓學生能適性發展。

王遠騰說,「3歲那年一隻螳螂跳進了他的生命,自始讓他對螳螂著迷。」他在小學二年級就看遍了學校圖書館裡跟昆蟲有關的書籍,小三時受到班導與自然科老師的啟蒙,除持續接觸昆蟲外,也開始接觸兩棲、爬蟲及環保議題,開始上網瀏覽日本、中國大陸等各國與螳螂相關的網誌,並學會標本製作。國小畢業後,他整理了十餘種常見的昆蟲標本,送給母校作為自然科教材使用。

王遠騰5歲開始養螳螂,高二那年在新竹住家附近抓到臺灣罕見的「狹翅大刀螳」,更成為他投入螳螂研究的動力,他花了半年的時間撰寫「狹翅大刀螳與枯葉大刀螳之形態比較」論文,107年正式在第39屆台灣昆蟲學會年會中發表,會中前輩與評審老師的建議與提問,對他是相當大的鼓勵,也堅定了他投入螳螂研究之路。

王遠騰在高二時認識興大昆蟲系楊正澤教授,並在其建議下,開始整理所蒐集到的螳螂標本,建立較為完整的資料體系。今年確定錄取興大後,他5月開始加入楊教授實驗室,跟著團隊學習顯微繪圖、昆蟲採集與檢查標本等。

目前王遠騰會在「不追螞蟻的食蟻獸」臉書粉專上分享野外生態採集的過程。臺灣原生螳螂種類約20種,他目前已養過18種,他也希望有機會能出版臺灣螳螂圖鑑,讓更多人了解螳螂的奧秘。

陳亭予成長於嘉義,具有食草種植專長的父親,在她小學5年級那年因緣際會買地種植蜜源植物,剛開始附近的農民知道他們買地復育蝴蝶都笑是「頭殼有問題」,但幾年下來看到環境的改變,也逐漸開始不噴農藥,共同投入生態保育,環境友善了,山羌、飛鼠、領角鴞都跟著來了。

陳亭予小學三年級開始投入生態導覽,參與國小蝴蝶園以及嘉義大學昆蟲館生態解說。她會先熟記導覽內容,再用小孩子懂的語言進行講解說明。近10年的生態導覽經驗中,印象最深的是,有次在展場裡媽媽跟小孩說雞母蟲很髒、有細菌不要碰,小孩就害怕地把手上的雞母蟲丟掉。她認為,大人的恐懼會影響小孩對事物的看法,她希望透過解說後,大家用更正確及開放的態度與生態共存。

陳亭予說,「就像媽媽雖然怕蛇,但卻不會禁止我去接觸。」而父親在她眼中就像個被耽誤的發明家,時常用便宜又家常的器材改造成合用的工具,父母自由開明教育態度影響她極深。進入興大昆蟲系後,她希望學習更多昆蟲的專業知識,未來投身生態的教育推廣。

興大特殊選才招生簡章即日起可至興大招生資訊網下載(http://nchu.cc/4FimQ)。10月28日至11月18日開放報名,招生服務專線:04-22840216,歡迎有興趣的學生報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