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展典禮貴賓、出席老師與藝術家與合影 (東海大學藝術中心提供)

東海大學藝術中心舉辦《何厭之有》主題藝術展,探索網路世代新語言,提供高度反思,展期從即日起到6月7日,週一到週六12:00-18:00(例假日休館),歡迎大家參觀體驗。

這是東海大學美術學研究所兩年一度的重要策展,已經邁入第九屆,源於林平教授(目前為臺北市立美術館館長)為凸顯東海美術系所之特色,培養國內美術策展人才所創立,第一屆於2003年舉辦,已有16年歷史。

創意設計暨藝術學院林文海院長、中華民國畫廊協會鍾經新理事長、亞洲大學休憩系呂佳茹主任、國立彰化師大退休的吳天方教授等貴賓,以及王冠蓁、盂施甫、倪瑞宏、張峻碩、張菀玲、劉哲榮與鍾佩蓉等7位參展藝術家共同出席策展茶會。

《何厭之有》策畫源於2016年,近年網路上的新潮用語,說出了大家的心聲與感受,直白地表達,變成新一代溝通方式,藝術家們關注,而創造出繽紛作品。

擔任此次策展人的張峻嘉表示,依據《說文解字》所記載,「厭」是一個有多重解釋的字,最常使用的是「厭惡」、「討厭」,代表著嫌棄的意思。但另一方面卻又有「滿足」的意思,如「學不厭、教不倦」。一個人會厭世,表示他對這個世界有期望,只是因為他沒有變法把世界、改變成自己期待的樣子、沒有被滿足,所以才會「厭世」。

策展人張峻嘉  (東海大學藝術中心提供)

他指出,因此,以《何厭之有》為展覽主題。經過相關文本的閱讀與梳理,以及藝術家創作理念與作品風格的分析,最後擇定邀請的藝術家,提供包括:平面、雕塑、錄像、動力與裝置藝術等展品。活動還有藝術家座談、專題導覽與教育推廣。感謝藝術銀行、十方與伊日願意提供藝術品的借展。

創意設計暨藝術學院林文海院長表示,展覽仿效藝術銀行的概念,進行藝術品典藏與流通。美研所張惠蘭主任指出,同學們在這過程中累積實作經驗,達到課程設定教學目標。中華民國畫廊協會理事長、大象藝術空間館的鍾經新總經理說,她是第一屆東海美研所策評組畢業,看到學弟妹傑出表現相當欣慰。

藝術家王冠蓁說明創作理念(東海大學藝術中心提供)

劉哲榮的銅雕cosplay 系列,相當的吸睛,東海校友鍾佩蓉展出包括「過日子」、「軟型」在內的多幅版畫作品,校友張靜雯則提供「都市綠洲I」等四幅膠彩畫。張峻碩展出的則是「存在」與「我哭泣的時候」系列9幅平面作品及「看看」的雕塑。而王冠蓁則展出「闔不起來的書」等10多件雕塑與一幅「Follow The Map」平面繪畫。在錄像方面則有張宛玲的「爆料丟丟檔」回應社會監視,許哲瑜以6個月大姪子的許立文為主題,創作「No news from home」藉此探討哥哥的反抗與妥協。此外,盂施甫則提供「小折磨」系列的4件動力裝置。

藝術家盂施甫實地操作作品(東海大學藝術中心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