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埔區農田染患稻熱病 大安農會輔導水稻防治

外埔區不少水稻得稻熱病,農會展開輔導施藥遏止。大安區農會二十四日舉辦108年度大安區農會水稻病蟲害管理與用藥安全推廣講習會,農改場廖君達博士為農民講授病蟲害的發生原因及防治方式。(記者陳榮昌攝)

記者陳榮昌/台中報導

大安區農會二十四日舉辦108年度大安區農會水稻病蟲害管理與用藥安全推廣講習會,邀請行政院農業委員會臺中區農業改良場作物環境課生資研究室廖君達博士到場為農民講授病蟲害的發生原因及防治方式,透過適當的肥培管理及提昇栽培管理技術,均可減低有害病蟲侵擾的機會,強調盡量利用生物與物理之環境阻力,以對環境最友善的方式來降低田間病蟲的發生及對於水稻的危害,至於使用防治資材則被視為最後的手段,讓現場參與的農民受益良多。

二月間因中部地區下了豪雨,外埔區農民插完秧後,又有水淹稻苗,而能跟隨大甲媽祖做九天八夜遶境,唯想不到迎神賽會熱鬧後返家,卻發現遶境出行前水稻很漂亮,回鑾後水稻已得稻熱病了。外埔農會立即輔導農民正確用藥遏止擴大蔓延,但部份卻病情過重無法有效藥療,有的也依農會指示施藥,就看今後的發展情況。

大安農會總幹事蔡建宗表示,水稻插秧起至成熟收穫期,所面臨的病蟲害種類有數十種,若不採行必要的管理措施,對於水稻可造成20% 以上的產量損失。水稻栽培農民常憑藉過往經驗或人云亦云來決定水稻病蟲害的防治對象及防治時機,常會過早或延誤農藥的施用,致使防治效果不佳,並徒然增加防治成本。而且,過量使用農藥恐有殘留的疑慮,增加消費者面臨的風險。因此,瞭解水稻病蟲害的生態,於適當的時機選擇適當的農藥來進行防治,及搭配相關的耕作管理才能有效減輕病蟲危害。

臺中區農業改良場廖君達博士表示,流行性的病害如稻熱病及白葉枯病,當遭逢適合發病之流行年,常造成重大的損失。一期稻作,在水稻分蘗盛期後,若氣候條件適合,稻熱病及紋枯病即開始發生,一直持續至水稻完熟期。孕穗期至乳熟期水稻常遭受螟蟲危害而形成白穗。二期稻作,水稻紋枯病及白葉枯病於水稻分蘗盛期後,若適逢 8~9 月之雨季,田間高溫多溼,易於發生。

水稻病蟲害綜合管理著重在以生態為基礎,考量到病蟲害管理的成本與水稻產量收益的平衡點,強調盡量利用生物與物理之環境阻力,以對環境最友善的方式來降低田間病蟲的發生及對於水稻的危害,至於使用防治資材則被視為最後的手段。因此,首要著重培育健康的水稻,調整耕作制度來營造一個不利於病蟲害繁衍的環境以降低病蟲的侵入與增殖,減少防治資材的使用及維護健康的農業生態環境。

水稻病蟲害的管理首在培育健康的水稻,透過適當的肥培管理及提昇栽培管理技術,均可減低有害病蟲侵擾的機會。此外,相同區域內水稻應避免提早或延遲插秧時間,以降低受害風險。農民應嘗試建構相關的病蟲害監測技術來瞭解主要病蟲害在田間的數量及發生程度,方能精確掌握病蟲害的防治時機。此外,對於病蟲害的防治成效應秉持著接受的態度,容忍些微的病蟲危害,而非一味地追求病蟲害的完全消滅及最高的水稻產量,如此方能降低農藥使用,維護農業生態環境的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