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中歌劇院國際藝術節與 網路世代接招 這我可從沒做過-上演YouTube直播秀

臺中國家歌劇院這我可從沒做過NTT-TIFA首發表演《這我可從沒做過》劇照。(圖/臺中國家歌劇院)

記者賴淑禎/台中報導

2018歌劇院台灣國際藝術節(NTT-TIFA) 以「連結」為題,號召全球有趣作品,以跨學科的想像,拆解這個世代的好奇心。10檔節目來自7個國家,結合人文、表演藝術及生活中的科技裝置,呈現「多元素材」的運用,將於本周正式拉開序幕。臺中國家歌劇院藝術總監王文儀表示,2018年歌劇院也即將展開『大藝術家年』,來自世界各地的大藝術家共同匯聚歌劇院。從三月開始,碧娜.鮑許(Pina Bausch)、安傑林.普雷祖卡(Angelin Preljocaj)、露辛達‧柴爾茲(Lucinda Childs)、歌劇院駐館藝術家布拉瑞揚、英國合拍劇團編導演全才賽門.麥克伯尼 (Simon McBurney)的作品將輪番點亮臺中藝術地圖的炙熱火焰。

NTT-TIFA首發節目《這我可從沒做過》(I’ve Never Done This Before)於3月3日、4日登場,歐洲新銳跨界劇團「策略1號劇團」(Cie 1er Stratagème)以網路世代與社群媒體為創作主題,將各式各樣的YouTube影片搬上小劇場舞台,以詼諧、輕鬆的方式發掘世界新面貌,觀眾彷彿坐在手機螢幕前觀看一場YouTube的直播秀。王文儀表示,《這我可從沒做過》探討YouTube現象,是現代人的行為劇場,看似荒謬又無厘頭,卻充滿寓意又獨特的探討我們所處的網路世代。此外,歌劇院正門也以冷光條裝置《這我可從沒做過》劇中場景。

從網路、YouTube到iPhone,方便的工具和流通的資訊,讓每個人輕鬆就能拍攝影片,社群影音平台上集結了百萬支來自世界各地的影像,觀眾接收資訊的選擇權更化被動為主動,改變了人與人、人與世界的互動模式。同屬於網路世代的策略1號劇團,將人類歷史上「從沒做過」的新影音世界,用極具新意的方式重現在劇場中。創作者之一芭芭拉‧馬蒂耶維奇(Barbara Matijević)表示,我們看到科技與網路將人們連結在一起,現代人更有能力以充滿創意的方式展開與世界的互動。

策略1號劇團從YouTube上大量影片中挑選多支素材,並特別將目光放在素人的DIY領域,仿製影片裡的場景,將舞台打造成一個Maker創客實驗室,裡面塞滿各種自製道具:會唱歌的摺紙大嘴、遙控尾巴、安裝多架攝影機的頭盔、LED燈模型……等充滿趣味的物件。芭芭拉在猶如DIY遊戲場中與物件共同演出,進行「這我可從沒做過」的各種互動,邀請觀眾在劇場中跟各式各樣的「You」相遇。NTT-TIFA共同策展人克里斯汀‧赫佐表示:「《這我可從沒做過》就像是一場在客廳裡創作出來的想像劇場,也讓我們重新思考觀眾到底想要看的內容是什麼。

《這我可從沒做過》揭開NTT-TIFA序幕,更預告2018年歌劇院即將展開的「大藝術家年」。上半年德國編舞家碧娜.鮑許(Pina Bausch)、法國編舞家安傑林.普雷祖卡(Angelin Preljocaj)、美國編舞家露辛達‧柴爾茲(Lucinda Childs)三位大師經典舞作輪番上陣;5月駐館藝術家布拉瑞揚也將帶來歌劇院駐館委託創作《路吶》,將臺灣非物質文化遺產的Pasibutbut(祈禱小米豐收歌)與山林之美帶進歌劇院。英國合拍劇團編導演全才賽門.麥克伯尼 (Simon McBurney)《同情的罪》則於6月與臺中觀眾見面,導演創造具有強烈視覺效果的劇場空間,為史蒂芬‧茨威格的經典名著《焦灼之心》賦與全新靈魂。《路吶》與《同情的罪》於3月1日同步啟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