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國小「碳捕獲」虛擬體驗 環境教育大躍進

臺中市北區太平國小推動環境教育,辦理再生能源的推廣活動,學生在虛擬實境體驗實際動手操作的情境中,展現高度的學習興致。

記者蘇彩娥/台中報導

「哇~ 怎麼在眼前~  虛擬實境碳捕獲的體驗遊戲好刺激呀!真有趣!」 臺中市北區太平國小推動環境教育,特別邀請臺北科技大學互動設計系王聖銘教授及建國科技大學黃絜如教授帶領兩校師生至校,辦理再生能源的推廣活動,並讓學生戴上虛擬實境眼鏡,體驗360度全景無死角的視覺環景影片,深獲學校師生喜愛,更將環境教育落實在國小校園中。

該校資優班曾晏慧、游淑淳兩位老師,在進行主題課程規劃時,學生們曾提到能源危機、全球暖化問題,於是特別邀請臺北科大及建國科大師生至校辦理再生能源的體驗活動,深入探究全球共同面對的課題。

課程一開始讓學生透過能源知識的動畫,對能源使用與再生利用有初步的認識,接著設計3個體驗活動,包括:碳捕獲虛擬實境體驗、不插電PK桌遊、手機變魔術甲烷冰浮空投影等課程,學生們在實際動手操作的情境中,展現高度的學習興致。

學生對於「碳捕獲」不是很了解,但戴上虛擬實境眼鏡,體驗360度全景無死角的視覺環景影片,經由互動的過程中,馬上就了解碳捕獲是指諸如化石燃料發電廠、煉油廠等集中排放源產生的二氧化碳,接著進行碳儲存,將其轉移到適宜的存放裝置中,然後再注入地下或海洋深處存儲,避免二氧化碳進入大氣,減少空氣汙染和促進大眾健康。

黃絜如教授表示,此次研究設計於自於工研院和花蓮和平水泥廠的合作案,透過最新「碳捕捉」技術,利用生產水泥的副產品氧化鈣的特性,捕捉過程中的二氧化碳,再販賣製作成氣泡飲料。我們將這技術製作成動畫、App、桌遊、AR及VR等,希望帶到校園來推廣。

學生施欣伶開心的說,我是第一次操作虛擬實境體驗,很新鮮,除了知道如何捕捉碳,也知道能源的重要性;另一位學生呂理聖接著說,進行碳捕獲很有趣,身歷其境,就像自己在水泥廠,我希望大家能珍惜能源,多多搭乘大眾運輸系統,減少全球暖化;黃宇德則認真的表示,我曾經操作過VR,希望以後可以發明更多利用再生能源的交通工具,愛護這個地球。

資優班老師曾晏慧指出,這次的體驗課程難度很高,但是學生非常投入,學起來也很有興趣,相信學生對碳捕捉會有更深入的認識。

校長余益興表示,此次能源再生教學活動是非常有意義的環境教育,呼應聯合國氣候變遷小組(IPCC)發表的報告,指出再生能源是未來的主流,永續地供應能源、穩定氣候,進一步帶來人類的福祉,希望將此觀念落實在學生的學習課程中,了解能源再生的重要性,進而關心周遭的環境,共同為愛護地球盡一份心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