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一樣的《彼得潘》 超現實黑暗冒險的童話世界

羅伯・威爾森獨特的劇場美學演繹《彼得潘》,透過燈光簡潔精緻具魔幻氛圍,看見光明與黑暗面,雖然不甜美卻讓想像更顯自由。

記者賴淑禎/台中報導

從全新的角度看熟悉的童話,羅伯・威爾森獨特的劇場美學演繹《彼得潘》,透過燈光簡潔精緻具魔幻氛圍,讓這次演出的版本更貼近原著詹姆斯・巴利的故事原型,看見光明與黑暗面,雖然不甜美卻讓想像更顯自由。《彼得潘》自2013年首演後,在各大國際舞台中一票難求,這一次在台中國家歌劇院的演出更是將樂池區的牆面拆除,拉近了舞台和觀眾的距離,創造更深的親密感。

《彼得潘》劇中角色以白臉為基底,勾勒出誇張五官線條的造型,頭頂龐克髮型的彼得潘、身著芭蕾澎裙魁梧的仙子叮鈴、冷冽燈光及疏離的敘事以及大膽的後現代舞台風格。

台中國家劇院王文儀總監柏林劇團的兩位戲劇顧問,在《彼得潘》演出前舉行記者會說明。(記者賴淑禎攝)

藝術總監王文儀表示:《彼得潘》將3件事加乘一起,包括燈光、音樂、演員間精準密切的技術搭配,運用燈光作畫,創造出的純真時刻。

此外,燈光在羅伯・威爾森劇場向來是眾人目光跟隨的熱點,《彼得潘》也是由他對光的熱愛開始:擬定了光線,而光造就了空間。把仙子叮鈴當作光,可以說就是從她為出發點。以光為畫筆敘情寫景,反射角色的心理或塑造超現實的自然景觀,如雲朵、海洋、潟湖沼澤、森林樹洞,和大家的日常體驗有共鳴,產生獨特的美感經驗;極簡與繁複交互變化的舞台設計,配合比一般演出緩慢的肢體呈現在鏡框式舞台,一張張構圖精美的照片停格、暫留、反覆烙印在眾人的腦海,使觀眾成為捕捉美景的攝影師。

德國知名柏林劇團動員80名作人員及演員,3月3日、4日在台國家劇院演出原汁原味的《彼得潘》。(記者賴淑禎攝)

戲劇顧問尤達・費比斯(Jutta Ferbers)更表示,這次將原汁原味呈現演出,但舞台、演員較先前經驗更顯浩大,我們打開五感,從眼睛、從耳朵去思考、演出,「如果你想哭的時候就哭、想笑就笑,所有的情緒就讓它發生吧!」藉由此次演出,回到德國後,相信也讓更多人看見臺灣。

 德國知名柏林劇團動員80名作人員及演員,3月3日、4日在台國家劇院演出原汁原味的《彼得潘》,在演出前特別的是,這柏林劇團也帶大家進入劇場看技術排練,從燈光、音效、演員的肢體,每一個CUE(燈光轉換)的細節都將精準的呈現,對細節的追求與講究,柏林劇團更是極富代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