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林重鎣台中報導
立法院民主議政園區前身為臺灣省議會,於民國47年至今,園區老新林木交錯,也面臨目前全國關注的褐根病安全問題。22~24日一連三天,立法院中南部服務中心邀林試所專家,與福田樹木保育基金會於立法院民主議政園區舉辦「樹木褐根病燻蒸消毒示範講習」,邀請各機關與業界共同研習褐根病防治方式,參與學員遠從花蓮到屏東,顯示社會大眾對褐根病議題重視。
立法院中南部服務中心主任邱俊龍表示,園區與林試所進行褐根病防治合作,第一階段已於8月14日完成全區褐根病及病株調查,第二階段則擇定病區進行褐根病實務操作之燻蒸消毒示範。本次實務操作針對園區不同的病株特性進行各種防治策略,包括病株樹頭的焚燒、利用特定菌種進行殘株樹頭的分解、宿舍區進行樟樹的萌蘗更新,並於褐根病疫區示範進行阻絕溝設置、病根撿除、邁隆藥劑 (dazomet)的拌入及褐根病檢體置入等標準作業程序。
立法院民主議政園區樹木多達200多種、2000多株,和全國各大校園及園區有相同狀況,皆面臨褐根病入侵的危機,因為歷來褐根病防治觀念與技術轉移尚未普及,只要殘餘病根未能徹底處理,將會導致感染的擴散。本次示範一顆3米高麵包樹的染病救治,蒸燻消毒的整地面積就達77 m2,褐根病在業界俗稱為植物的「黑死病」,如未即時處理,樹林「草原化」就是必然的趨勢。
林業試驗所傅春旭研究員表示,褐根病的判別有以下的特徵:不正常的外觀、樹皮內側的褐化、褐色網紋及木材鬆軟海綿化。不正常的外觀判斷,通常有枯萎死亡、無故傾倒或是風倒、不正常落葉、生長黃化或是褪綠、新生葉片變小、萌芽時間延後及花期提早且茂盛等特徵,一旦發現必需立刻尋求樹專家的判定,並作及時正確的處置才能避免病源的擴散。
傅春旭說,褐根病的防治必需杜絕感染機會,避免使用不明來源的土壤及植栽,防止使用受汙染的設施及清除周圍受感染的樹根及土壤,早期發現早期治療,才能達到事半功倍的防治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