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陳榮昌/台中報導
大安區農會近年因應政府鼓勵稻農轉型,改種雜糧作物的政策,積極推廣農友轉作「地瓜」。今年一期作,數位農友響應地瓜契作計畫,其所栽培的黃金地瓜(台農57號)與紅金地瓜(台農66號)品質優良。在農會統一採收、分級與運銷的規劃下,價格由每公斤二十多元飆升至最高九十元高價,顯示地瓜產業的高附加價值潛力。
農會總幹事蔡建宗表示;大安地處臺中沿海,因秋季後氣候不穩定,東北季風大,種植二期稻作難有收成,致農會多方尋找替代種植,發覺大安擁有排水性良好的砂質土壤氣候條件適宜,是最適合栽種地瓜的環境,再長期觀察市場動態,地瓜在市場確也具潛力,致推動契作輔導與共同運銷,並打造專屬品牌「海尋藷」。
蔡總幹事指出,地瓜從栽種到採收需時約四個月,114年一期於七至八月採收,剛好可無縫銜接二期稻作的耕作規劃。無論是選擇休耕或續作,都可靈活調整,對農友而言是一項高效益的耕作模式。為確保地瓜品質符合市場期待,農會全程輔導農友執行田間管理與採收分級包裝,「只要品質穩定,外觀良好,再加上品牌加值,就有信心賣出好價格。」蔡總幹事強調。農會也將持續擴大輔導面積與產銷整合規模,協助農友降低銷售風險、穩定收益。
目前推廣的地瓜兩大品種各具特色:台農57號黃金地瓜,外皮與果肉皆呈金黃色,口感鬆軟、香氣濃郁,適合烤、炸、煮或製作各式地瓜加工品;而台農66號紅金地瓜,果肉呈橘紅色,富含β胡蘿蔔素,營養豐富,適合用於地瓜飯、地瓜粥及湯品,市場接受度極高。除了農產品本身,也將推廣的面向延伸至食農教育課程,讓學生親自體驗從栽種到烹飪的過程,或讓家政班媽媽製作地瓜圓,深化對在地農業的認同感。同時,農會開發地瓜酒(薯燒酎)加工商品,提升附加價值與商品多樣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