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氣候變遷挑戰,永續標章推動早已成為國際趨勢,而對民眾來說,最有感、最能在生活中貼近永續價值行為就是「食」。「綠色飲食」是一種簡單改變生活飲食習慣的行為,宣導食物適量、優先選用在地、當季及天然食材以及自備環保餐具,進而達到珍惜食物、減少浪費,對人體健康與環保都有助益的飲食方式,善用天然食材增添健康、少點浪費,更可以減少廚餘量、多一點環保。
「永續食材指南」為整合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SDGS),以友善耕作、少添加物、低碳蔬食、本土生產與資源循環等五大永續面向作為關鍵指標。「吃多少煮多少,在外飲食吃多少點多少」的零剩食觀念,不要鋪張浪費也避免攝取太多熱量,不僅能守護身體健康,更能減少廚餘量,達到垃圾減量之目的,低碳、永續、節能、淨零排放,其目的不僅僅愛地球、愛環境,更是愛家人、愛自己。「綠生活」就是一種友善環境的生活態度,可以從食、衣、住、行、育、樂、購各個生活層面來執行,而「綠色飲食」是一種簡單改變生活飲食習慣的行動。
縣長徐榛蔚呼籲民眾,為響應聯合國永續發展指標中第11項「永續城鄉」及第12項「確保永續消費及生產模式」,花蓮縣家戶廚餘經回收後送至高效能廚餘處理廠再利用製成堆肥,同時實踐了環境保護、資源循環及廢棄物減量目標,鑒於普及廚餘減量及轉廢為金之環保概念,花蓮縣政府團隊一步一腳印推動每項永續發展工作,眾人齊心努力往2050年淨零碳排的目標前進,請大家一起落實廢棄物源頭減量,達到有效節能減碳之目標,共同創造良好的生活環境品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