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業試驗所2022年研發成果 植物雞精比雞精強十倍

新品種馬鈴薯。(圖/記者林重鎣攝)

行政院農業委員會農業試驗所於23日辦理2022年研發成果媒合會,媒合會以邁向農業淨零排放為主軸,推出4個穀糧新品種以及8項減碳循環新技術,展現農試所優良的研發成果。本次活動除了介紹研發成果外,並頒奬表揚協助該所有功之農民、農民團體或農企業,包括4位農友、3個農民團體及2家農企業,渠等參與水稻、平地桃、苦茶油、洋菇栽培介質、農業設施、火鶴花、木瓜、雞糞粒肥及鳳梨的試驗工作或成果推廣,將該所的研發成果落實到產業應用,造福產業與消費者。

節能減碳綠趨勢 主打星-穀糧新品種+減碳循環技術

根據IPCC去(2021)年8月發布氣候變遷第6次評估報告(AR6)指出,由人類活動所造成的氣候變遷正加劇,除影響人類生活及自然生態外,農業生產首當其衝。農試所表示,對於氣候變遷的議題極早重視並投入研究,除積極建構抗耐逆境篩選平台,加速調適技術之研發量能,及運用農業氣象資訊提升農民自主防災能力外,並研發各式減碳循環技術,以減少二氧化碳及其他溫室氣體排放。

該所表示,我國畜牧業飼料多仰賴進口,國產芻料自給率約為53%,其中青割玉米有芻料之王的美名,該所長期投入玉米品種選育,新近培育的青割玉米「台農8號」,具早熟性,底層葉片保綠期長,鮮草產量高,適合雲嘉南水稻與雜糧輪作地區種植;另因氣候變遷,晚疫病及淹水逆境對馬鈴薯生產造成極大衝擊,該所育出的「台農4號」較目前主要栽培品種「克尼伯」及「大西洋」有較佳的耐受性;落花生「台農11號」植株直立不易倒伏,適合機械收穫,且穩定表現高油酸特性,更可避免因氧化而產生的油耗味。臺灣香菇產業每年約產出超過2億個廢棄的香菇太空包,每年約可回收20萬噸廢棄介質,僅進行堆肥處理,因此該所積極開發香菇培植廢棄包循環再利用技術,創造回收廢棄資材多元新用途。

使用環境感測與控制設備輔助農業生產已是趨勢,目前市售相關產品皆屬於定型化商品,該所利用開放式架構設計,可支援市售多種廠牌感測器及現有灑水/灌溉、風扇、遮陰網等設備,配合LoRa無線通訊模組可支援遠距離傳輸,還可依需求自行編寫應用程式以擴增應用範圍。

保健營養食品中雞精是最為方便的飲品,隨著素食人口的增加,對於素雞精的需求也大為增加,該所運用發酵大豆富含蛋白質之特性,經過發酵、後熟、萃取獲得富含支鏈胺基酸之植物雞精,可達傳統雞精的10倍以上,且成分單純、富含天然鮮味及菇類香氣、風味良好。

技轉媒合 成績斐然

成果媒合會有6項成果受到6家業者青睞,當場簽署技術移轉意願書,包括種苗改良繁殖場技轉青割玉米「台農8號」F1種子生產技術、陳炳章農友技轉馬鈴薯台農4號、蘇家玄農友技轉落花生台農11號、淳果果菜生產合作社技轉菇類培植廢棄包應用於設施栽培介質調配技術、皆展有限公司技轉可程式環境感測器串接模組設計與應用技術,以及森康食品有限公司技轉運用發酵大豆製作植物雞精產品之技術。該所感謝各界對其研發成果的肯定,並說明在農試所的網站有豐富的研發成果發表可供參考,歡迎大家至該所網頁首頁(https://www.tari.gov.tw/),公告資訊項下查詢技轉產學公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