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甲農會發放益菌肥 改變農民燒稻草觀念

台積電補助大甲農會加速腐爛益菌肥,希望改善農民焚燒稻莖所造成 污染,昨日始發放,農民大排長龍領取。(記者陳榮昌攝)

記者陳榮昌/台中報導

中部地區第一期稻作收割開,大甲區農會為防燒稻草置肥,污染空氣
危害環境,於昨日發放加速腐爛益菌肥,讓稻莖成為天然肥料。農會
總幹事黃瑞祥表示,這次發放益菌肥是台積電補助,對護環境、愛護
地球有相當貢獻。

長期以來,每至秋冬兩期稻穀收割後,傳統上,農民皆認為燒過的稻
草可以增加土壤中的養分,提升土地肥沃性,也能去除一些少蟲害,
因此環保單位取締嚴厲,但卻無法有效遏止這不良風氣。在專家學者
深入研究,燃燒稻草所產生的煙霧,內含有PM2.5及許多空氣汙染物
,影響空氣品質,更有危害人體健康。

為此,大甲區農會為徹底改變影響環境的燒稻莖取肥問題,特別與台
積電合作,共同推廣「益菌肥」,採用生物分解方式,宣導農民在收
割稻草後,將其剪段添加「益菌肥」,並放水浸泡田間,七至十天後
再翻耕即可,期有效防止空氣污染,並改變稻草露天燃燒取肥觀念,
以維護大地空氣品質。

依據台中農改場實地研究,「益菌肥」翻耕稻田,每公頃會產生氮28
公斤、磷酐10公斤、氧化鉀63公斤及大量矽,不僅是天然肥料,更可降低二化螟蟲的危害,兼具環保與農作收益。

昨日所補助的加速腐爛益菌肥開始運至大甲農會倉庫,農會也受農友
申請發放,大量農友一大早就排隊領取,對該菌協助剛收割的稻莖,
能在藥力下迅速府腐化,如期翻耕進行二期稻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