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鈴薯新品種:台農4號 食材新風味多樣化利用

馬鈴薯新料理。(圖/記者林重鎣攝)

行政院農業委員會農業試驗所研發馬鈴薯新品種「台農4號」,乾物重含量高且外型佳,兼具鮮食及加工需求,製作薯片時,口感紮實酥脆,不會褐化,加工品質優良,可以得到較目前主要栽培品種「克尼伯」增加10%的薯片產率;作為鮮食利用時,長時間燉煮薯塊,外觀維持完整不會軟爛糊化,口感鬆軟好吃,適用於各種料理烹煮方式。該品種常溫儲藏時,儲藏性佳,不容易發芽,加上加工或鮮食品質俱佳,具多方的優點,提供國人馬鈴薯消費新選擇。

台農4中大薯球比例均勻,兼具加工與鮮食特性,目前申請品種權中

農試所指出,馬鈴薯為國際上重要的蔬菜項目,除鮮食外,尚有薯片、薯條等加工需求,用途多元廣泛。依109年進口資料顯示,臺灣每年進口約2.5萬噸鮮食用馬鈴薯、進口值約新台幣5.8億元,進口加工用馬鈴薯約10萬公噸、進口值超過50億元。近年國內馬鈴薯栽培面積約2,600公頃,產量為5.3萬公噸,國產馬鈴薯一年一收,產量尚不敷全年需求。目前鮮食品種以「克尼伯」為主,外觀形狀佳,但澱粉含量低,薯片產率較低;加工品種主要為「大西洋」,非常適合薯片加工,但燉煮容易糊化,不適合鮮食。為培育兼具加工與鮮食用之品種,農業試驗所嘉義分所自102年起,以加工特性優良的品種大西洋作為親本,與高產、鮮食特性優良的品系雜交,經多年培育,選獲兼具加工與鮮食特性之馬鈴薯新品種「台農4號」。

農試所說明,馬鈴薯「台農4號」種植到採收期約為110天,薯形為短卵形,芽眼淺,外皮淺黃色,薯肉為乳白色,外觀佳,薯球大小均勻,中大薯比例可達70%以上,商品利用價值高。「台農4號」薯球乾物含量達22%以上,尤其製作薯片時,產出率較克尼伯品種高出約10%,對於薯片加工業者能節省原料費用支出,農民也能契作供應,穩定收益。該所進一步說明,「台農4號」薯球還原醣含量低,加工油炸後不會褐化,製成的薯片口感酥脆紮實,香味十足,且薯球儲藏性好,在常溫儲藏條件下,發芽時間較克尼伯品種約晚2週,可有效減少因發芽而丟棄浪費之食材。另外,經感官品評試驗,使用「台農4號」製作咖哩及燉肉等家常馬鈴薯料理,薯塊鬆軟口感佳,多次回鍋燉煮也不易軟爛糊化,馬鈴薯風味特別濃郁,非常適合各種烹調料理方式。

農試所表示,近年臺灣精緻飲食文化抬頭,追求的不只是料理精緻化,更多是食材在地化與食材原味風。馬鈴薯「台農4號」係農業試驗所多年研發,富含濃郁馬鈴薯風味,媲美知名進口白玉馬鈴薯與日本男爵馬鈴薯的口感及品質,兼具鮮食與加工的優點。該所鄭重推薦台農4號給追求好食材的消費者,與重視馬鈴薯品質的農民,期待該新品種成為臺灣馬鈴薯產業之新亮點,共同提升國產馬鈴薯品質與飲食新風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