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真實的邊界-以偶戲訴說當代議題 運用多重元素+生活物件打造怪物世界

2021 NTT-TIFA 無獨有偶工作室劇團╳德國圖賓根形體劇團《穿越真實的邊界》(圖/台中國家歌劇院-攝影:陳又維)

記者賴淑禎/採訪報導

臺德共創的新形態偶戲《穿越真實的邊界》,由無獨有偶工作室劇團藝術總監鄭嘉音、德國圖賓根形體劇團的藝術總監法蘭克.索恩樂(Frank Soehnle)共同導演,歷經三年跨國共創而成,從《山海經》、《妖怪臺灣誌》、《想像的動物》等東西方經典神怪著作汲取靈感,進行一連串的思想與創意交流。兩方運用戲偶與表演者、傳統與現代技術並行的方式展開劇場實驗,試圖以偶戲傳遞現代人生活可能面對到的各種課題,舉凡溝通障礙、網路資訊爆炸、對現狀的無力感、身材樣貌的矛盾或生育困難等,藉由人工、自然材質及廢材的相互應用,將這些不可言說的「憂愁」與「恐懼」,幻化成一隻隻無以名狀的「幻獸」,《穿越真實的邊界》4月17日、18日在臺中國家歌劇院首演,帶領觀眾走一趟夢境與真實交織的時空之旅。

台中國家歌劇院NTT-TIFA奇幻偶戲《穿越真實的邊界》有別於常見戲偶的樣貌與材質,劇中以寶特瓶、氣泡布、傘骨等異材質與回收品形塑戲偶,演出結合即時投影、炫彩燈效等科技媒材,創造介於現實與想像間的另一個世界。不同於一般戲劇創作劇本先行的創作方式,《穿越真實的邊界》先就各種材質與物件運用進行各種試驗,嘗試將神怪議題所反映的人類內心狀態等抽象概念,透過材質及物件的運用表現出來。並邀請曾在利澤國際偶戲藝術村駐村的新銳劇作家陳弘洋加入,經過導演、演員、技術人員等多方深入討論,才逐漸將舞台內容化為文字。

陳弘洋表示,文本的編寫與創作本身是共同生成,在仔細觀察製偶、排練等過程後,再用文字讓戲偶能以最流暢美麗的方式展現,他說:「我們透過彼此不停地交叉討論創作文本,探討的恐懼沒有那麼地單一,有些是從物件延伸,有些則透過物件去幫自身恐懼賦予意義,所以舞台上的詩意跟畫面性是從這些複合的創作形式而來。

《穿越真實的邊界》由數段反映當代人生命課題的故事所組成,除了演員分享自己面對的社交、渴望逃離現實的難題,陳弘洋也參考社會時事,更將俄羅斯太空人離奇懷孕的驚奇軼聞等事件融入作品,透過夢幻水母偶件與藍紫調微光打造太空世界,並以詼諧的旁白闡述孕育下一代的煩惱。每段故事以意想不到的情境呈現,既脫離現實又引人好奇。

索恩樂曾經在2019年來台參加創作排練,不過因為疫情關係,這一年多來只能透過視訊工作,為跨國共同創作過程增添許多挑戰。他樂觀地透露,我們有聽不懂彼此、想法上難獲得共識的時候,但當以視覺性的劇場語言溝通時,我們卻能夠彼此交會。對於這部跨越疫情挑戰的臺德跨國計畫成果信心滿滿。《穿越真實的邊界》在中劇院前廳設置AR互動裝置,透過掃描QR Code、讓觀眾進入這趟奇想旅程之前,就能先認識即將登場的珍奇異獸們。《穿越真實的邊界》試圖用多元且趣味的形式描繪未知的恐懼,故事沒有標準答案,幻獸世界的入場券僅僅是你我的想像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