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陳榮昌/台中報導
為傳承粽子及紅龜粿等台灣傳統米食文化,中市甲安埔希望協會昨日在鐵砧山舉辦傳統米食教學活動,會員與新住民家庭等,計有三百多人參加,一起體驗製作。理事長吳敏濟鼓勵大家趁新冠肺炎疫情緩和之際走出戶外,學習傳統米食文化,增進身心健康。並贈送弱勢家庭肉粽,傳達社會的關懷之意。
吳敏濟表示,肉粽、紅龜粿、麻糬和包粿等台灣傳統米食製作技藝,在家庭中一代一代傳承下來,以前幾乎每一個人都有製做的經驗。近年來由於社會變遷,大部份人都買現成品,少了一家人共同製作的樂趣與增進感情的機會,尤其是新住民朋友更是鮮少有機會涉略,因此舉辦了這項有意義的文化傳承活動。
台灣新住民已有五十六萬多人,台中市五萬八千多人,佔了十分之一強,社會學家出身的社會局長彭懷真致詞時表示,自己的太太就是緬甸人,他特別感謝甲安埔希望協會邀請來自各國的新住民參加,促成更好的文化融合,讓米食文化得到更好的發揚。
穿著越南及印尼等國傳統服裝參加活動的九位新住民朋友,有人已經來台二十年,也有剛嫁來不久,都是第一次體驗動手製作台灣的傳統米食,覺得十分新奇有趣。
講師群由義和里長洪黃素貞和文曲里長林寶彩率領家政班成員擔綱。負責紅龜粿的林寶彩表示,備料工作就準備了三天,粿葉是黃槿葉要到大安海邊才採得到。紅龜粿象徵大吉大利,是以前娶新娘和女兒回娘家必備的餐點。負責粽子教學的洪黃素貞說,新手最怕粽子在蒸籠裡散掉,綁粽子一定要綁出腰身來才會牢固不會失敗。甲安埔希望協會並致贈肉粽給弱勢家庭,由大甲區長顏金源、外埔區長葉聯慶及大安區長周琇茹代表接受,轉送到受贈的家庭,傳遞社會的愛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