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收容所不只是收容,毛小孩變好變乖找到家才是重點!」 臺北市動物之家努力脫胎換骨ING

降低動物等待認養天數」策略包含「友善收容」規劃,在未來收容環境,將依動物年齡分區飼養、維持通風、營造舒適環境,使動物性情更加穩定友善,進而提高被認養的機會。(圖/臺北市政府)

編輯台新聞

 

106年國內零撲殺政策上路,各地收容所犬貓數量居高不下,成為公立動物收容所共同面臨的難題,自110年辦理「臺北市動物之家新建工程」,透過改善籠舍、增加空間、硬體設備,重新打造更佳的收容空間及環境,減輕動物居住壓力,使犬貓性情更穩定友善,更將融入生命教育及環保等概念,提供市民週末休憩、學校校外參訪優選地點,讓犬貓有更多機會與市民互動及重回家庭。

 

臺北市動物之家收容犬貓數共983隻,分別有645隻犬隻及338隻貓咪,透過動物來源分析發現,大多為凶惡犬隻精確捕捉入所、遊蕩在外或民眾不擬續養的病殘、年邁動物,及尚未社會化或行為偏差犬隻,而民眾認養需求偏好年幼動物或品種犬貓,需求與收容現況實有落差。為改善犬貓認養品質,動保處持續加強動物醫療改善動物健康,針對不親近人的犬貓進行行為矯正訓練,並結合志工與民間團體或業界推動多元送養。更為提高認養誘因及認養後醫療保障,認養送寵物保險措施更推出2.0版,讓7歲以上銀齡犬貓有投保資格,另同時與臺灣大學合作輔導動物醫院與寵物寄宿業者加入動物安養機構行列,降低民眾認養老年犬貓時,對飼養照顧的疑慮。

 

「增加動物之家參訪人數」策略則提供「生命教育」規劃,設立浪浪回家故事館及生命教育教室,開放機關學校團體參訪,並定期舉辦相關課程,讓動物福利及保護觀念向下紮根。(圖/臺北市政府)

未來透過「降低動物等待認養天數」及「增加動物之家參訪人數」2大策略,將新建動物之家轉型為多功能送養及生命教育中心,不再只是大眾印象中收容與送養流浪犬貓的場域。「降低動物等待認養天數」策略包含「友善收容」規劃,在未來收容環境,將依動物年齡分區飼養、維持通風、營造舒適環境,使動物性情更加穩定友善,進而提高被認養的機會,並規劃「重回家庭」方案,設置美容室、醫療中心、物理治療室及行為矯正中心,使流浪動物經改造後脫胎換骨,藉此增加其認養機會。「增加動物之家參訪人數」策略則提供「生命教育」規劃,設立浪浪回家故事館及生命教育教室,開放機關學校團體參訪,並定期舉辦相關課程,讓動物福利及保護觀念向下紮根,另更新增「親子遊憩」功能,結合內湖復育園區的自然資源保育等功能,為臺北市建構一個新型態的假日親子休憩場所。

 

近期許多人關心收容所犬貓數增加時的照顧人力問題,臺北市動物之家服務人力編制皆符合規定,現有專職負責的獸醫師及工作人員為收容動物醫療照護、行為訓練、認領養及籠舍清潔等。更為提升收容犬隻福利,由醫療照護助理、動物行為訓練師以及志工定時帶犬隻出籠蹓放運動,增加犬隻出籠頻率,降低牠們於群體飼養的空間壓力,有助於改善行為提高認養機會。歡迎民眾至動物之家參訪,體驗生命教育,如家中條件許可,選擇認養動物之家的毛小孩回家,無論老幼品種,生命沒有不同,動保處持續在毛小孩們找到家之前,努力照顧好他們,讓毛小孩有機會重回家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