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有效降低葡萄晚腐病 農改埸呼籲:「精準用藥」與「提早套袋」

記者張文熹/彰化報導

行政院農業委員會臺中區農業改良場為有效降低葡萄晚腐病所導致葡萄減產問題,於6月16日下午在彰化大村葡萄專業區舉辦葡萄晚腐病田間防治成果觀摩會,由本場李紅曦場長主持,臺灣大學植物病理與微生物學系洪挺軒主任蒞臨指導,現場129位專業葡萄農友熱烈參與。本次觀摩會藉由「精準用藥」與「提早套袋」雙管齊下的防治管理技術,不僅減少葡萄晚腐病的危害,更可大幅降低施藥次數與藥劑用量,所生產之葡萄更為安全且經濟效益更高。

臺中農改場指出,葡萄晚腐病好發於多雨環境,主要危害果實,具有潛伏感染現象,因此葡萄果實初期幾乎無病徵,直到轉色期病徵開始顯現,但此時再進行防治則為時已晚,由於人工、肥料等成本皆已全數投入,輕者收益減少,重者成本全數泡湯。

為有效降低葡萄晚腐病 農改埸呼籲:「精準用藥」與「提早套袋」

助理研究員王照仁表示,臺中農改場積極推動「精準用藥」與「提早套袋」雙管齊下的防治管理技術,基本原則是在葡萄修枝期使用晚腐病的推薦藥劑如免得爛或腐絕快得寧等進行清園,可有效降低殘存於植株或環境表面的病原菌密度;在葡萄開花後30天內必須進行套袋處理,且在套袋前確實以得克利等推薦藥劑均勻噴濕於葡萄果串,再將套袋袋口緊密包覆於葡萄果串之果梗上,並將套袋之鐵線纏繞绑牢。只要落實完成這些原則,直至葡萄採收期,晚腐病幾乎不發生。

而部分農民著眼於簡便所採用的戴果傘方式,因無法有效避免晚腐病感染,即使期間多次施藥,效果也是不佳。此次觀摩會現場,套袋區的晚腐病罹病率約1%,而戴果傘者已高達11.7%。臺中農改場特別籲請農友,葡萄套袋不只防病,也可防蟲、防鳥、防日燒、避免藥斑及減少農藥殘留,可謂一舉數得。

臺中農改場近年對於葡萄產業已開發並推行多種栽培技術,如無籽葡萄栽培技術、循環資材在葡萄樹勢復育與廢棄枝條處理,另配合農委會辦理葡萄修剪省力輔具發表會等,以積極解決目前葡萄農民所面臨的栽培問題。歡迎對葡萄栽培技術有興趣的農友可逕洽該場相關研究人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