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1歲越南籍張姓婦人,一年前開始莫名經常眩暈,平躺改坐起時會頭暈,尤其是改變姿勢症狀會加重。吃了一年止痛藥也沒有效,透過介紹來到長安醫院中醫科,經廖娸廷醫師診斷中醫證型為肝鬱氣滯痰濕體質,病位在肝脾,因而導致眩暈症狀,治療方針以針灸及藥物調理,三個月來順利讓她從原本每天頭痛,到現在完全沒有再發作,讓她直呼:「針灸幫助很大,真的很有效。」
長安醫院中醫科廖娸廷醫師表示,眩暈發病原因很複雜,通常與肝、脾、腎有密切關係。但普通眩暈以虛者居多,其病理主要是「本虛標實」,即本身的元氣長期過度消耗,又得不到充足的休息或補充,造成陰陽失衡。所以幫張婦以針灸治療,穴位為「百會」「率谷」「翳風」「風池」「耳門」「聽宮」「聽會」,前四個穴位位於頭頸部,可以提神醒腦、清頭目、安神、止痛;「耳門」「聽宮」「聽會」解剖位置為耳顳神經跟面神經以及顳動脈,和內耳平衡會有相關,功效為聰耳竅、止暈。中藥方面則輔以疏肝解鬱化痰濕的處方,像是天麻鉤藤飲以及苓桂朮甘湯為主方。三個月來,張婦透過中醫調理,根治眩暈症狀。
廖娸廷醫師說,眩暈是一種自覺症狀,有如頭暈眼花。症狀輕的人閉目就可以停止;嚴重的人常伴隨有噁心、嘔吐、汗出,甚至昏倒。眩是眼花或眼前發黑,視物模糊;暈即頭暈,感覺自身或外界景物旋轉,站立不穩。兩者常同時並見,且多屬肝的病變,可由風、火、痰、虛等多種原因引起。中醫針灸可以幫助患者調整體內氣機的平衡,增加頭面部血液循環,以及加強神經和血管功能,止痛止暈來處理內耳不平衡導致眩暈的問題。因此透過中醫針灸及藥物調理一段時日,通常會有很好的改善。
廖醫師也提醒患者切勿聽信偏方,如有長期眩暈問題,應該找醫師做詳細檢查及治療,服用中藥前,最好找中醫師依個人症狀及體質開立處方。平時也可按壓穴位來進行保健,包括上述提到的「百會」「率谷」「翳風」「風池」等穴位,頭暈頭痛、睡眠不足或是肩頸痠痛都可以按壓。尤其現代人3C產品使用時間長,長時間看螢幕,建議可以每一小時休息3分鐘,按壓一下這些穴位,加強頭頸部血液循環,讓頭腦較清晰,以及放鬆肩頸,減少頭痛發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