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賴淑禎/採訪報導
臺中國家歌劇院的「巨人系列」從9月陸續呈現11檔節目,另外還有4檔節目將在9月登場,可謂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歌劇院汪虹副總監表示,這次由信誼基金會帶來的兒童劇、樂興之時管絃樂團的音樂演出、深耕在古典音樂推廣的京華樂坊的古典樂曲、還有新興創立的大硯劇團帶來的戲劇,透過不同形式的的演出,讓九月份的節目十分令人期待。
在台中國家歌劇院9月開始陸續演出的有樂興之時管絃樂團《天地行者》,9月6日 (五),在歌劇院中劇院推出精心製作的《天地行者》音樂會,演出馬勒的《旅人之歌》與《大地之歌》,由樂興之時藝術總監江靖波親自改編為14人的大型室內樂編制。
《旅人之歌》由新生代女中音鄭海芸獨挑大樑,側重內心情感的表達,編制縮小更凸顯了個別樂器的份量。《大地之歌》由女中音鄭海芸與男高音王典攜手詮釋,經過改編之後仍保有原本管弦樂的震懾力道。
《大地之歌》是馬勒以譯成德文的唐詩譜寫而成,在音樂會現場將由龍泉國小書法社的小朋友揮毫,以投影的方式呈現原詩,透過樂音與書法交織出馬勒作品之美。樂興之時藝術總監江靖波提到,透過唐詩精鍊的文字,配上書法藝術的呈現,讓音樂與文字有更好的結合。龍泉國小的校長也特別感謝樂興之時管絃樂團的邀請,透過跨界的合作,讓小朋友們能夠深刻的體會到書法與音樂的結合,成為他們的回憶。
另外9月6日(六)至8日(一)於歌劇院小劇場推出大硯劇團《明早,歡迎蒞臨逃.花源》演出3場,劇本由2019第二屆兩岸劇本創投平台大賽首獎編劇林之航所創作,講述一部未完成的劇本,在眾演員即興演繹之下,帶出真實人生的種種難題,以及面對難題時的抉擇。台上的7位演員在劇中劇又飾演另一個角色,是演員演技的大發揮。共14個角色的性格與際遇,在混亂、戲謔的情節中,讓觀眾看見現代社會縮影。導演簡嘉彥表示,這次的演出主要討論的是時下青年對於逃避心境的問題,但究竟劇情會有怎麼樣的走向,就期待大家屆時一起進劇場體驗了。
而在9月7日 (六)在歌劇院中劇院登場的是京華樂坊的音樂會《演塵》將呈現傳統南管音樂、絲竹樂以及現代國樂曲目,張雅櫻團長說明這次演出內容,這次的表演是以文學作為基底,不論是古典文學或是近現代文學,近幾年來表演皆是以台灣文學進行創作,為了這次的演出我們特別製作了3D列印的洞簫以及特製的二泉琴,為的就是讓聽眾能夠一起體驗當時的音樂。
京華樂坊邀請臺灣作曲家何立仁以南管唱段〈陳三五娘〉中的「共君斷約」為題材,融匯現代絲竹及傳統南管,創作了《演塵》一曲,並以此曲曲名作為音樂會的名稱。樂曲不著重於描寫一般熟知的〈陳三五娘〉故事,而是想像主角陳三與五娘在年歲已老時回憶初相識的心情。在演出中,將以現代國樂演奏前段樂曲,中間曲段以南管樂器呈現,再由張春玲現身清唱「共君斷約」將樂曲帶入高潮,完全展現了京華樂坊擅長的樂種。在演出時,京華樂坊還會邀請觀眾一起朗誦南管曲的字音,樂迷能邊聆賞回味、邊學習的音樂會。
台中國家歌劇院9月的演出還有信誼基金會推出的《劍獅出巡》兒童劇是由臺南童書創作者劉如桂的獲獎作品所改編,結合圖畫書、布袋戲、舞獅等元素,將於9月20日 (五) 到22日 (日) 於小劇場上演。信誼基金會體驗長廖瑞文強調,劉如桂在民間信仰文化濃厚的臺南長大,以臺南安平小鎮為背景,打造以三隻劍獅為主角的奇幻故事,帶領孩童認識臺灣的文化。《劍獅出巡》是「劍獅系列故事」的序曲。
信誼基金會的體驗長廖瑞文強調,體驗五感是非常重要的一件事情,這次的演出就是希望能夠將孩子從3C產品中拉出,透過不同的體驗讓孩子進到劇場,近距離的體會到繪本的故事。這次的舞台將以三面式環繞舞台呈現,帶領觀眾走進古意盎然的紅磚巷,搭配燈光與剪影的巧妙轉換,顏色鮮艷的劍獅戲偶在舞台上活靈活現,近距離跟孩子互動,一起走進臺南安平守護神「劍獅」的故事,體驗臺灣在地的文化習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