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賴淑禎/台中報導
一座城市的道路路況是呈現在地居住品質的重要指標之一,不過因為道路老舊或是管線施工回填等因素,往往讓道路出現顛簸不平的問題,而台中市政府建設局近年來積極針對轄內道路,進行整平工程,今年以來已經執行188條道路合計總執行長度達60公里,預計到今年年底可以達到100公里左右,市府建設局長陳大田強調,他們要作的不只是將道路整平,而是透過新的工法技術,將道路燙平,還要兼顧其透水性跟保水性,讓整個台中提升為韌性城市。
台中市全市道路總長度約4200多公里,因為道路使用時間造成顛頗不平的原因,大致有老舊問題、另外像是老舊管線搶修或是管線汰換或是人孔蓋太多以及施工品質等都會有所影響,甚至造成道路使用壽命縮短,台中市建設局長陳大田表示,對於轄內道路的修復燙平計畫,除了主次幹道之外,還會根據使用狀況,道路破損程度以及道路的生命周期等因素進行考量,排定修復的先後,因此如果遇到是當地居民日常都會使用的道路,也都會進行搶修整平,讓民眾能夠安心使用,因為道路路況平整之後,不僅只是車行順暢,甚至可以有效減少許多交工意外事故發生。
而在修復技術上,台中市府建設局長陳大田也說明指出,其實道路施工品質直接會影響到使用壽命,以目前新式施工技術,道路使用壽命大約是五年,如果可以從施工前的材料品質控管,配合施工現場,執行步驟、鋪設厚度、平整度以及滾壓的次數等因素都能全程有效監控,一定可以將道路達到『燙平』的水準,也可以延長道路使用時間。
不過目前台中市府建設除了採用新的施工技術之外,還有引進新的工程技術車,像是路平機,就可以透過高溫動壓下將道路的新舊路面材料充分融合,比較不會讓剛鋪平的道路很快就破損,市府建設局長陳大田也以西屯區環中路二段(西屯路至中清路)3公里人行道及道路改善工程為例,說明指出,市府建設局編列1億7千多萬元,進行整平施工,人行道則是使用「會呼吸的人行道」工法施作,具有透水、保水效能,也讓這段道路變成『會呼吸的道路』。
由於道路的使用幾乎都會有生命周期的問題,因此台中市轄內的道路,持續透過新式施工工法,加上材料及施工品質控管,在燙平道路的同時,也將鄰近的人行步道一併整平,透過生態工法的模式,讓道路及人行道的透水性及保水性更好,也更能應付極端氣候的瞬間大雨的考驗,逐步架構韌性城市的目標。
(台中市政府建設局陳大田局長專訪訂於108/08/11周日中午12:00-13:00在FM98.7每日廣播電台-生活送站節目播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