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呼吸的防砂壩 兼顧防災及生態永續功能

會呼吸的防砂壩是防災利器。(水保局提供)

會呼吸的防砂壩為防災利器,是坡地溪流棲地環境復育的推手,目前行政院農委會水保局正在大力推行此一多功能防砂壩,藉此改善溪流生態環境,同時透過庫容管理,使防砂壩具有砂庫功能。

水土保持局5日表示,近年人們對於防砂壩的需求不僅是攔阻土石,也逐漸重視對溪流生態的影響。若防砂壩具可變化性,如積木般可組合與拆卸,便可隨著土砂環境變遷而做出調整,以滿足溪流不同時期的輸砂、防災或生態需求,最終則以回歸自然野溪為原則;防砂壩的設計觀念因而澈底翻轉,調整型防砂壩(會呼吸的防砂壩)即依此概念孕育而生。

歷年水土保持局分別於宜蘭縣大同鄉、新竹縣尖石鄉、高雄市桃源區、屏東縣恆春鎮等辦理土砂災害治理及土石流防治等工作時,分別導入此一創新工法,有效調控土砂運移,讓劣化的生態環境得以恢復。

自然溪流型態孕育健康的溪流生態系統,同時也提供民眾景觀紓壓場域。但此優質溪流卻可能因颱風暴雨襲擊,瞬間演變成土石氾濫的危險溪流,為保護民眾居家安全,以防砂壩做為防災利器,同時也兼顧劣化土地生態環境復育的推手。

水土保持局強調,調整型防砂壩於興建時即考慮兼顧防災及生態永續,藉由縱柱及橫桿的組裝達到防災功能,並透過逐步拆卸調整溪流至平衡狀態,以達到自然永續的溪流生態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