體現東勢客家風情 客家糕點結合在地果蔬多天然又健康

台中市東勢媽媽教室班長陳美麗介紹客家糕點。(圖/記者張湧漢攝)(中市東勢鎮福隆里媽媽教室班長陳美麗專訪訂於108/03/10中午12:00-13:00在FM98.7每日廣播電台-生活放送站節目播出)

台中市東勢鎮居民大多是客家族群,因此對於客家傳統的飲食在已經成為地方上重要的傳承工作,其中尤其是客家糕點更市多樣化,有些還根據節慶不同做出不同的糕點,不過幾乎都是來自田間跟自然界的果蔬素材,既天然又又健康概念。

台灣過去為勞力密集的農業社會,許多家族總希望有多子多孫多福氣的感覺。而當時客家鄉親為了求子求女以「米粄」供品祈求上天,並許願將會以更多「米粄」還願,結果相當靈驗。因此,將因求得子女(即新丁)而向神明還願的「米粄」供品稱為「新丁粄」,至今幾乎每年在東勢都會舉辦新丁粄節的相關活動。

東勢區公所辦理的媽媽教室班長陳美麗就介紹客家特別美食「新丁粄」,她說源這是農業社會重視「出丁」的風俗。客庄的家庭為慶祝家中新添男丁,在元宵節時,會以糯米做成「紅粄」當祭品,拿到庄頭伯公祠叩謝伯公(土地公)添丁賜福,並祈求祖先和神明保佑新生兒平安長大,故稱「新丁粄」。因紅粄所採用的圖像,以象徵長壽幸福的龜甲為花紋,又稱「紅龜粿」。祭拜後就會拿回家分發新丁粄給鄰里,分享添新丁的喜悅。選在元宵節舉辦是為了延續新春的年節歡樂氣氛,讓在外地工作的鄉親能回鄉返家向家鄉鄰里報喜。

而另一特色美食水粄對於早期農村社會的客家人而言,是日常生活中的點心,幾乎家家戶戶都會製作。由於農村生活刻苦勤儉,遇到天候下雨無法農作,婦女們就會在家蒸水粄,而水粄有甜鹹之分。傳統的甜水粄是以在萊米漿加黑糖作成的;而鹹水粄則以在萊米漿加鹽蒸熟後,可撒上炒香的蘿蔔乾、豆乾、碎肉搭配食用。此亦為閩南人稱的「碗粿」。

客家美食水粄又俗稱客家版的紅龜粿 (圖/記者張湧漢攝)

另外還有用芋頭做成的芋頭糕在客家的名稱卻是蝲䗁粄,因為是用芋頭細絲隨手抓成型,乍看之下很像蝲䗁,因此才有這樣的俗名,不過實際品嚐起來卻芋頭香氣十足,也是東勢客家的動要糕點之一。

用芋頭作成蝲䗁粄。(圖/記者張湧漢攝)

陳美麗班長也特別介紹,冬季限定版的糕點客家菜包,因為內餡是用蘿蔔絲,只有冬季才生產,而這也是東勢的客家家庭在冬天才會做的另一種糕點美食。

東勢區公所為傳承在地客家美食,在各里設有媽媽教室,教導各項客家美食及糕點,一般常見大約有十種不同的糕點,有些是在特殊的節慶才會製作,還有的是必須配合季節蔬菜作成,也形成當地的飲食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