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林重鎣台中報導
14歲國二男生陳同學過馬路時,突然發呆不自覺走到馬路中間,差點被車子撞到,媽媽被嚇到於是帶他至長安醫院小兒科就診,透過腦波檢查,小兒神經科陳震南醫師發現陳同學兩側腦波呈現不正常「三赫茲棘慢波」,是典型的失神性癲癇症表現,確診陳同學罹患失神性癲癇症,經二個月藥物治療後,目前他已從一天大概發作十幾次,減少到一個月只發作二次,後續只需持續服用藥物和追蹤治療即可。
陳同學媽媽表示,他自小時候開始就常常有漏東漏西的情況發生,常需要旁人提醒;有時叫喚他時也常需要喊很多次才會有反應,常讓人感覺像是心不在焉,作業也需要叮囑多次才能夠完成,且經常停下來玩或發呆,聽人說這是注意力不集中的問題。因此國小時曾帶他去心智科就診,並服用注意力相關藥物約一年,但治療效果有限,在校成績始終還是排名後段。這次因恍神過馬路差點被撞,發覺有異於是帶他再次就診,才確診是失神性癲癇症。
小兒神經科陳震南醫師表示,多年前陳同學即因上課不專心的問題,媽媽有帶他去看過醫生,當時醫師診斷是注意力不集中,吃了一段時間的藥物。但治療一段時日後,陳同學上課注意力還是不好,成績也不見好轉。這次因發呆險被車撞至本院就診,經陳同學媽媽主訴,他時常不自覺發呆,在臨床上就好比「當機」一樣,即所謂失神性發作,安排他做腦波檢查,發現兩側腦波呈現不正常「三赫茲棘慢波」,是典型的失神性癲癇症表現,確診為失神性癲癇症。經藥物治療後,症狀已改善許多,減少至一個月只發作二次。
陳震南醫師表示,失神性癲癇症患者盛行率大約是10%,發作年齡介於4~10歲,5~6歲為高峰期。陳同學雖較晚,就診已是14歲,但其實真正發生是在更早之前,只是當時沒被診斷出來。這類患者大多出自基因問題,父母平日需多注意小朋友,因發作時經常會伴隨失神,若只是坐在椅子上馬上恢復便沒有危險性;一旦合併所謂自動症,類似靈魂出竅或魔鬼附身等現象,如陳同學一樣無意識的自己過馬路,這就會造成一些危險性。
陳震南醫師說,失神性癲癇症治療方式主要是規則服用抗癲癇藥及避開誘發因子,大多是情緒上的問題(如生氣、焦慮、挫折、疲累、壓力等),陳同學即睡不好時最易被誘發。這類患者通常治癒率達60%,一旦至成年未緩解的病患有90%會演變成其他嚴重型的癲癇,父母需多加小心注意,以免延誤治療時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