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范姜豪/台中報導
在數百位藝文界人士觀禮之下,臺中國家歌劇院1日舉行簡單隆重的藝術總監交接典禮,藝術總監王文儀期滿卸任,由擔任國家交響樂團執行長12年的邱瑗接任。
做為首任藝術總監,王文儀打破外界原本不看好的預測,帶領歌劇院團隊從無到有,從2014年篳路藍縷地開創表演藝術嶄新的一頁。擔任監交的國家表演藝術中心董事長朱宗慶,高度肯定王文儀成功地為中臺灣打造文化生活新意象,讓歌劇院成為城市新亮點。
朱宗慶也贈筆感謝王文儀對歌劇院的畫龍點睛,讓歌劇院站穩腳步,成為中臺灣最重要的表演藝術場館。
交接典禮隆重溫馨,由歌劇院同仁獻上花束,受到熱烈鼓掌與歡呼。典禮中各界來賓雲集,包括文化部代表、國家表演藝術中心董事、立法委員、臺中市府單位代表、藝文界人士以及長期支持歌劇院的地方人士,超過百餘人蒞臨觀禮。
新任藝術總監邱瑗,之前擔任國家交響樂團NSO執行長,朱宗慶讚許邱瑗總監是臺灣少有跨音樂、戲劇領域的人才,有著豐富的國際連結、藝企合作,以及藝術推廣、人才培育的實戰經驗。
朱宗慶也說,她在表演藝術界的付出和努力更是有目共睹,期許未來邱總監在文儀總監已經奠定的基礎下,帶領同仁為臺中國家歌劇院傳襲、延續現有成果,並開創未來邁向更好的下一步。
歌劇院首任藝術總監王文儀強調:「歌劇院落實中臺灣藝術翻新基地的理念並非憑藉一己之力,而是藝術家、觀眾、企業等這些夢想家一齊努力的成果。歌劇院擁有滿滿的真心誠意,我只是啟動了一個開端,期待歌劇院繼續強健其藝術劇場的定位以及友善溝通性格,成為臺灣文化發展的領舵手,航向精采絕倫的歌劇院時代!」
總監王文儀,自2014年開始率領歌劇院營運推動小組,在經歷長達20個月的籌備規劃,順利讓耗時十年建設的臺中國家歌劇院於2016年9月30日盛大開幕。歌劇院是繼國家兩廳院後,臺灣近30年來第二座國家級表演場館啟用,為臺灣表演藝術翻開了歷史新頁,意義深重。
開幕迄今,歌劇院入館人數已超過409萬人次、有18萬名民眾觀賞免費演出,更有33萬名民眾購票入場,揮別開幕前媒體擔心會成為蚊子館的預測。憑藉獨特策展思維與豐富經驗,王文儀打造了「NTT-TIFA」、「夏天來臺中看音樂劇」及「秋天與巨人相遇」三大系列,堅持為觀眾呈現最具全球性與藝術性的節目,塑造歌劇院為引領專業的藝術劇場,平均超過九成的票房紀錄更打破臺中是文化沙漠的刻板印象,顯示臺灣民眾對歌劇院藝術劇場的信心與期待。
新任藝術總監邱瑗為表演藝術資深製作人,擔任國家交響樂團執行長的12年間,透過加強NSO品牌名稱與凸顯樂團特色,為國家交響樂團塑造了優質品牌形象,以「台灣愛樂」之名在國內外打出響亮名號。
除了12年樂團經驗,邱瑗曾在國家兩廳院以及綠光劇團服務,亦曾任兩屆台灣國際讀劇節策展人,目前更擔任亞洲交響樂團聯盟理事與亞洲文化促進會理事,深諳國際網絡經營之道。
邱瑗表示:「這次與臺中結緣,感受到這座城市明朗的氛圍,及地方團隊、藝文人士在中部地區長年的努力。」延續此風,希望透過藝術扎根與體驗計畫,提供一個「助長文風之所」,無論經典或創新的演出,都於此匯集,讓觀眾是接收者也是參與者;讓歌劇院成為國際重要展演場館的同時,更是中部人情感與回憶的焦點。
邱瑗表示:「我有幸在31年前參與國家兩廳院試營運、開幕季,以及國家交響樂團(NSO)多年來的跨國合作歌劇製作,見證與國際職業團隊一起工作的經驗,對於新手『實習與在職訓練』都是一個重要且迅速的提升,因此我希望建立一個更好的經驗傳承機制,讓相關科系的學生有好的『職業銜接學程』;給想加入表演藝術工作的人一個平台,讓歌劇院成為國內表演藝術重要的製作中心。」
邱瑗也希望能賦予臺中國家歌劇院新定義:「歌劇院」不只是演出的場域,更是表演藝術與視覺藝術「越界」的平台。放眼現今全球藝術發展現況,「跨界」已是稀鬆平常甚至理所當然之事,凌駕在界線與界限之上的「跨界」已成為趨勢。希望藉此開拓閱聽者與創作者的想像力,也透過與國際展演團隊合作,為歌劇院與臺灣活絡國際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