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陳榮昌/台中報導
台中市大甲區市定古蹟「文昌祠」,一百多年來是地方學子祈求金榜題名的廟宇,大甲區長劉來旺三年來,依市府推動政策,大力推動文化、環保及觀光等發展,尤對地方讀書風氣不遺餘力,致民間對文昌帝君的信仰十分熱絡,遊客如織、香火鼎盛,成為一座觀光、藝文、休閒等多功能活動盛地、亦是祈求子女成龍成鳳聖廟。
文昌祠興建於清光緒十三年(西元一八八七年),約一百四十年的歷史,建築雕刻細緻,大殿供奉文昌帝君、孔子、魁星等神像,其中不少神像是以粘土所塑,采釉精細,至今百餘年漆色仍舊鮮艷、神像分毫未損、加上建築都是原有材料,但因樑柱呈腐舊,及漏水,致十年前文建會曾經協助整修,並評定為國家三級古蹟。
民國三十六年國軍撤退,部份軍人住進文昌宮,民國五十餘年成為老榮民之家,因建物無人管理又失修而造成斷壁殘垣,搖搖欲墜,史上有名的五文昌之呂洞賓(孚佑帝君)、關雲長(文衡帝君)、朱熹(朱衣帝君)、張亞子(梓橦帝君)、魁星(魁斗帝君)等五尊神像全告丟失。隨即重塑,卻再回供奉,幸巨型文昌帝君、二尺六寸高的天聾、地啞及一尊魁星未被偷走。由於文昌祠廟宇的老舊,再呈斷壁殘垣之況,市府去年編列二千三百萬元再追加八百萬元,目前已開始整修中。
管理文昌祠的大甲區公所,在區長劉來旺的規畫下,將廟後一塊發生火警已毀的教師舍,打造成樹木成蔭、幽靜又環保的文昌公園,使用一年來已成親子活動、晨昏運動休閒,且文藝活動最盛源地,尤為達到環保改拜拜祗插一柱香、不燒金紙。劉區長並為讓有情人、讀書人、商人及求健康等民眾,得到心寧安撫,開發祈福鎖求文昌帝君保佑,祗要在文昌祠添香油錢,即可獲得一個祈福鎖,拜拜再過香爐後,到文昌公園特別安置點懸掛求保佑,想不到這種求願方式盛行非常。
早期文昌宮(地方稱為孔子廟)讀書風氣極盛,造就大甲地區不少莘莘學生功績可見,迄今則成為地方學子精神之柱,家長或老師帶領學童前來祭拜,希望子女成龍成鳳,區長劉來旺有鑑於此,不廢民間祭拜習俗,規劃點光明燈、辦理孔子、文昌帝君誕辰祭典,並不間斷的舉辦藝文活動(目前修中,改在文昌公園舉行),且為了推展觀光事業,規劃不少民俗文化活動,帶來極龐大的人潮及遊客,增添大甲觀光事業深厚根源。
劉區說,因目前廟宇整修,部份帝君等神像先安置於廟前前衛生所屋內供奉,信眾可在此拜拜安,取得祈福鎖,再到文昌公園懸掛,保佑平安、事業有成,獲得功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