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中歌劇院微劇場計畫2在地團隊演出 感受臺中創作者豐沛不設限的創意

景向劇團-神諭的午後的精采片短演出,主要在探討作家的內心世界。(圖/臺中國家歌劇院)

記者賴淑禎/台中報導

臺中國家歌劇院的微劇場計畫,是由歌劇院提供作品創作的導師協助,讓創作者可以主動提出諮詢討論,將天馬行空的創意在舞台上落實,而首屆「微劇場計畫」共甄選出四組臺中劇場新秀,由羅婉瑜X囝仔人和景向劇團兩團11月18及19日率先在在小劇場登場。兩個作品分別用物件劇場和原創劇本展現和臺中的連結,歷時半年創作準備,《扭扭─聽說那邊的城市是被扭出來的》和《神諭的午後》,歡迎民眾一起走進劇場,感受兩位臺中在地創作者的創意激盪的作品,這次演出一張票能看到兩個不同風格的作品,兩場次均安排演後座談,邀請觀眾進劇場感受臺中創作者豐沛不設限的創意。

這次演出的兩個團隊有著有趣反差,其中羅婉瑜離開臺中多年,回到自己家鄉創作;景向劇團則長期深耕臺中,是在地優質團隊。17日的記者會中,兩個團隊演出精采片段:《扭扭─聽說那邊的城市是被扭出來的》是透過巨大的扭蛋裝置和光影投射,生活中隨處可見的物件,都和影像產生對話連結,讓物件劇場有了更開闊的格局。而《神諭的午後》則探討作家的內心世界,藉由鋪蓋滿地的紙張製造出一片「紙海」,象徵創作的世界,也對應編劇的自剖,想要找回書寫的美感。

歌劇院業務副總監盧健英表示「微劇場計畫陪伴劇場新人專注淬煉作品,是小小的培養皿;小劇場又是與觀眾最近距離接觸的場域,考驗創作者『小題大作』、『精準表達』的能力,經由歌劇院的陪伴,讓專業行政團隊及兩位輔導老師給予藝術家專業建議,做好在藝術道路上繼續前進的充足準備。

羅婉瑜X囝仔人-扭扭─聽說那邊的城市是被扭出來的,透過巨大的扭蛋裝置和光影投射。(圖/臺中國家歌劇院)

臺中遊子回鄉創作《扭扭》,大玩扭蛋、光影投射出家鄉情感,充滿玩心的羅婉瑜,和好友劉向合組囝仔人劇團,兩人就像長不大的小孩,對各種事物充滿好奇。接觸物件劇場之後,更著迷物件和操作者之間併發的火花,去年在寶藏巖發表第一號作品《灶腳》,就是以各種廚房道具和「米粒」為發想。兩人玩物件玩出興趣,又想到用收集來的扭蛋創作。好友間的日常閒聊,在「意外」入選臺中國家歌劇院「微劇場」甄選團隊後,有了實現創意的機會。

另外《神諭的午後》詮釋劇作家的腦袋,從創作中發掘自我,景向劇團長期深耕臺中,藝術總監陳元棠表示:身為臺中人,家鄉為我提供了豐富的創作養分,我們時常走進社區和學校做藝術教育,分享劇場的迷人元素給更多人。2012年與先生陳振宗共同創立景向劇團,希望能夠實驗創作想法。這次由她編導的作品《神諭的午後》集結臺中各領域人才一起創作,延續著創團作品《失去語言的夜晚你沒有名稱》的主題,繼續挖掘劇作家的創作歷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