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守護民眾食品安全,南投縣衛生局持續加強食品標示稽查與宣導,提醒業者與消費者共同重視「標示正確」的重要性。不論是食品的「有效日期」或「魚種名稱」,都攸關產品真實性與消費者權益。

食品的有效日期是保障安全食用的關鍵指標。製造業者應依據食品特性、加工過程與儲存條件,進行保存試驗評估,據以設定合理的有效日期,並以不退色油墨清楚打印於包裝上,不得以黏貼方式補標。正確的標示能確保消費者在期限內安心食用,也能避免因保存不當導致變質風險。
衛生局指出魚類產品標示也須明確。根據衛福部食品藥物管理署規定,只有「鱈形目」魚種才能標示為「鱈魚」。市面上常見的「圓鱈」(實為智利海鱸)、「扁鱈」(通常指大比目魚)並非真正鱈魚,若業者誤導性標示,恐違反「食品安全衛生管理法」第28條規定,將依法裁罰。南投縣府衛生局於114年截至目前為止,輔導特定魚種標示共157家次,持續督導業者落實正確標示,確保市場資訊透明。
衛生局長陳南松提醒,消費者選購食品時,應注意包裝標示是否清晰,包括有效日期、保存條件及產品名稱等。購買時若能多加留意,不僅能避免誤買「假鱈魚」,也能確保食品在安全期限內享用。未來將持續稽查與輔導,與業者及民眾一同守護「標示清楚、安心食用」的健康生活。
民眾如有食品衛生安全問題及消費疑義,可電洽縣府衛生局服務專線049-2231994。
















-218x150.jp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