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中榮民總醫院提供】
原是家務高手的75歲郭先生,3年前對熟悉的家務突然變成生疏,衣物歸位混亂導致全家找不到衣服,且不斷買洗髮精、香皂等沐浴用品,直到櫥櫃堆滿各項沐浴品,妻子驚覺有異陪同他就醫,確診為輕度失智症。93歲吳阿嬤9年前確診中度失智,因妄想懷疑媳婦偷喝營養品而言語攻擊,導致照護者壓力爆表。所幸臺中榮總失智共照中心協助兩家庭調整照護策略,轉介日照、社區據點服務及非藥物治療,郭先生在妻子陪伴下積極參與國畫、武術和水電班課程,感受社會關懷並正向生活;吳阿嬤的媳婦接受諮商與病友分享後,學會應對婆婆的妄想症狀,有效減輕壓力。
臺中榮總高齡醫學中心郭馥瑄醫師指出,根據衛福部2020至2023年最新調查,台灣65歲以上長者失智症盛行率達7.99%,約每100人就有8人罹病,失智人口已超過35萬人,預估2031年將突破47萬,2041年更將逼近68萬人。
「失智症的挑戰不僅是記憶退化。」郭馥瑄強調,高達66%患者會出現精神行為症狀(Behavioral and Psychological Symptoms of Dementia),包括妄想、幻覺、攻擊行為等,增加照顧者的壓力和走失風險。目前失智治療包含藥物與非藥物兩大策略。藥物可延緩病程、改善認知及行為症狀,非藥物治療則在生活中扮演關鍵角色。
臺中榮總分析20位日照長者近4年周全性老年評估研究證實,經多元課程如:音樂、藝術和懷舊治療,以及運動、園藝療法等多模式介入後,加上個別化訓練,長者身體活動功能、認知功能、營養狀態與肌力均比在日照中心前進步10-20%,顯示日照服務可有效延緩失智、失能並提升身心功能,成果刊登於2022年7月的《Healthcare》。
臺中榮總高齡醫學中心承接衛福部失智共照計畫,每年追蹤逾百個失智家庭,7年累計服務超過2500個家庭,透過多元課程介入(非藥物治療)及個別化照護訓練,提供照顧者實質支持。另已辦理失智教育訓練醫療人員及民眾逾6600人次,和國家衛生研究院合辦精神行為問題訓練課程,讓照顧者透過專業學習取得正向照顧經驗。郭馥瑄醫師表示,中榮透過跨團隊提供全方位失智服務,從社區教育、早期篩檢、藥物治療到非藥物介入、社區據點轉介及長照服務,減輕照顧者負擔,維持長輩生活品質。
重陽節前夕,郭馥瑄醫師特別呼籲民眾關照家中長輩,留意失智警訊症狀。失智症若能早期發現、早期治療,透過藥物搭配非藥物介入,可有效延緩病程。同時也提醒社會大眾同理關心失智家庭照護者,給予支持與適時的喘息服務,讓照護者重新充電,提升照護品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