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林縣政府積極推動「主產作物登記系統」 整合數據決策 提升數位農業治理效能

圖說:討論工作會議。(圖/雲林縣政府提供)

雲林縣政府為推廣「主產作物登記系統」並鼓勵農民善用「雲林數位農業行動平台」進行農作物種植面積登記,雲林縣政府特別推出專案獎勵措施,以提升農民填報意願,促進數據即時蒐整與應用效益,強化本縣農業資訊決策基礎,進而穩定作物供需,降低市場風險。縣府已於114年8月26日假雲林縣農會召開「數位課程推廣教學說明暨工作會議」,邀集全縣各鄉鎮市農會承辦人,共同研議主產作物登記系統推動策略,並透過數位工具教學與實務操作課程,提升基層推廣效能,進而擴大農民使用率。

 

縣長張麗善表示,根據113年農業統計資料顯示,雲林縣蒜頭、落花生及食用玉米等三大作物之種植面積均居全國之冠,充分展現雲林作為全臺農業重鎮的重要地位。為因應全球氣候變遷與農業生產環境劇烈變化,縣府持續致力於推動農業數位化,以主產作物登記為核心,透過精準掌握各作物分布與耕作狀況,強化預警機制與政策規劃依據,協助農民合理調整種植結構,提升整體農業風險控管能力。

 

張縣長進一步指出,數位農業不僅是產業轉型的關鍵,更是提升雲林農業競爭力的核心戰略。縣府將持續鼓勵農民朋友踴躍使用「雲林數位農業行動平台」,攜手建構智慧農業新典範,共同維護雲林作為全國智慧農業新城鄉的榮耀與優勢。

圖說:討論工作會議。(圖/雲林縣政府提供)

 

縣府農業處說明,主產作物登記系統有助於即時掌握各鄉鎮農作物種植面積與種類,並作為政府掌握農情、分析市場供需與研擬農業政策之重要依據。配合作物預警系統運作,可有效避免單一作物過度栽培所致之供需失衡,確保農民收益穩定與產業永續發展。

 

本次數位課程同步介紹多項農業數位應用工具,包括農業部開發「農產業天然災害現地照相APP」,協助農民即時紀錄災損影像、加速申報流程;縣府亦推動「雲林數位農業行動平台」,提供即時農業氣象預警、農產品價格查詢、農地智囊資訊與「雲林農情通」官方LINE帳號,協助農友即時掌握氣象趨勢、市場行情與作物預警資訊。

 

縣府農業處指出,將結合雲林縣農會訂於今年9月11日假北港鎮農會辦理第一場數位課程推廣教學說明會,其他各鄉鎮市農會辦理教學說明會時間將於9月1日公布在縣府農業處網站(https://reurl.cc/7VEyGd),並鼓勵農友踴躍向當地轄區農會報名參加,持續深化農民對主產作物登記系統及相關數位工具之操作能力,全面提升雲林縣農業數位轉型效能,打造多元便捷的數位農業服務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