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黃玿琮/台中報導
東勢區有「高接梨的故鄉」譽稱,區公所展開「看見東勢梨」一系列行銷活動,在東新國小啟動食農教育列車第一場,現場透過學童一次品嚐四種梨果,體驗各品種差異口感與滋味;高年級生也在果農的親自傳授下,親手嫁接梨樹苗並在校園角落種下,期盼未來可以成為教學材料和共同記憶。
區公所指出,東勢區首創全國栽培高接梨技術之先,產量也占全國產量的三分之一,居民以務農人口比例高。東勢區公所主辦「看見東勢梨-食農教育」活動,已從九月十九日啟動,讓學童從學習角度來觀察自己家鄉高接梨的特色,以及務農工作的智慧與辛勞。
活動分為「品梨教育」和「嫁接學習」兩大主題,讓學童們了解東勢水梨是採嫁接方式,讓原本大多生長在溫帶地區和高海拔地區的水梨,在東勢農民經驗傳承下,平地可以長出溫帶品種肉質細緻和甜美的梨果。
活動現場準備了四種東勢常見梨果,有俗稱粗梨較酸的橫山梨、早出微綠皮的秋水梨、產量最大的新興梨和最新品種最大可達三公斤的甘露梨,現場解說的果農正是目前這種世界級紀錄的農夫-羅智優,學童們在歡悅和新奇的表情中,同時也記憶著故鄉果實的滋味。
已有十四年種梨經歷的青年果農邱旻彥,指導高年級學生將橫山梨的樹苗當作砧木,取秋水梨的花苞,嫁接在一起。雖然大部分學童都說有看過家中長輩在做嫁接或準備工作,實際是未曾動手操作過;平均在二次失敗中才合格過關,大家才發現親手做才是真學問,也有學童說要將嫁接好樹苗帶回去給一樣會嫁接水梨的阿公看,讓阿公打分數。最後在老師帶領下一起在校園角落種下樹苗,希望這些樹苗可以成為校園教育素材和學童在學園共同記憶。
東勢區公所表示,學校推動食農教育是讓學童認識家鄉很好的活動,山城的孩子需要在未來接觸外界環境前的準備就是認識自己家鄉特色。未來將在區內另五所國小持續推動這項活動,促進學童與家中務農長輩的溝通與經驗傳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