頂烈日田裡工作狂流汗 翁昏倒竟是「小中風」

大甲李綜合醫院神經內科醫師張峻誠說,70多歲的患者右中大腦動脈有阻塞著徵。(記者陳榮昌攝)

記者陳榮昌/台中報導

一名70多歲的老翁,日前被人發現昏倒在田裡,救護車緊急將他送醫,抽血檢查發現他輕微脫水,老翁昏迷了40多分鐘,清醒後自述,他在田裡面工作大量流汗,後來肢體無力就突然昏倒,其他都不記得,經過斷層掃描,醫師發現他的右邊大腦動脈血流量不足,有阻塞的徵兆,研判可能沒有及時補充水分,導致血壓上升、血液黏稠度增加,產生「暫時性大腦缺血發作」。

大甲李綜合醫院神經內科主治醫師張峻誠表示,老翁被救護車送到急診時,人已經清醒,醫護人員檢查血壓、脈搏、呼吸、體溫都正常,不過四肢無力,老翁自述,他下午到田裡工作,流了很多的汗,突然間昏倒整個人倒地,等到有意識時,人已經被送往醫院的路上。

張峻誠說,患者昏倒的原因有幾種可能,包括血糖太低、嚴重脫水、癲癇發作、中風、心臟等問題,老翁抽血檢查,血液中的氨升高,代表他一度昏迷,肝臟跟著缺氧。由於癲癇發作時無法呼吸,也有可能缺氧,為了確認他有沒有癲癇發作,事後進一步檢查,結果顯示腦波沒有放電,也沒有心律不整,暫時排除癲癇的可能,因此,診斷為暫時性大腦缺血。

張峻誠指出,老翁做核磁共振詳細檢查,發現他的血管狀態不好,腦部疑似之前中風過,而且右中大腦動脈有阻塞的現象,明顯流血量不足,屬於中風的前兆,推斷老翁在田裡工作時,大量的脫水,血液濃稠度提高造成暫時性大腦缺血,補充水分後才甦醒,事後給予預防中風的藥物,預防血管阻塞。

「暫時性腦缺血與中風相似,通常24小時內恢復正常。」張峻誠說,夏天容易流汗、導致水分過度流失,讓血液變得黏稠而堵塞血管,雖然暫時性腦缺血,不會對腦部造成永久性的傷害,卻是中風的前兆,更是危險因子,發作愈頻繁,日後發生永久性嚴重的中風機率愈高。

張峻誠表示,暫時性腦缺血症狀包括突然的臉、手腳感到無力或麻木、突然視力改變、說不出話、身體難以平衡等,有三高、心血管疾病的人是高危險群,雖然是暫時性、很快便恢復,但一定要提高警覺,如果中風症狀拖延很久沒恢復,又沒有及時到醫院就醫,把握3小時內的黃金搶救期,恐怕就會留下後遺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