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5屆中小學科學展覽會於7月14日至18日在國立清華大學舉行,今(18)日於新竹市立體育館舉辦頒獎典禮。台南市共推薦17件優秀作品參展,表現亮眼,其中建興國中、長榮高中國中部分別勇奪化學科與生物科全國第一殊榮,建興國中更榮獲學校團體獎第一名,台南市亦摘下縣市團體獎全國第三名,展現台南深耕科學教育的厚實成果與卓越表現。
市長黃偉哲表示,全國科展為中小學科學教育的最高殿堂,今年全國共計1萬122件作品參展,最終僅有442件進入全國決選,競爭極為激烈。台南學子能夠從中脫穎而出、榮獲佳績,足以證明在科學教育上的長期耕耘已見成效。市長肯定學生展現出色的研究能力與科學素養,並感謝師長的投入與陪伴,期勉學生持續勇於提問、樂於實驗,讓台南成為孕育創新思維與科研人才的重鎮。
教育局長鄭新輝表示,台南市17件參展作品題材多元、視角新穎,涵蓋自然觀察、工程應用及環境永續等面向,充分展現學生在研究上的深度與廣度,成果也令人振奮。這些亮眼成績,來自學生堅持不懈的努力與師長悉心的引導,是學校團隊攜手耕耘的最佳見證。教育局將持續推動科學教育扎根與深化,擴大探究與實作能量,讓更多孩子在實驗與觀察中激發創意、培養素養,為台南累積厚實的科研能量與未來競爭力。

建興國中以《拜「鈀」兄弟:「催」出氧氣的化學力量》為題,榮獲國中組化學科第一名。團隊運用奈米技術合成多孔氧化鎳(NiO)摻雜鈀(Pd)奈米酵素,成功開發出高效率、高穩定性的催化材料,可有效分解雙氧水並釋放氧氣。研究成果具備良好實用性與社會價值,未來可望應用於急救氧氣供應系統,為綠色化學催化技術開創新局。
長榮高中國中部以《「蜈」可取代的多腳魔王-探討長足衛蜈蚣的型態與生態行為》為題,榮獲國中組生物科第一名。團隊從台灣常見節肢動物「長足衛蜈蚣」出發,深入分析其構造、生長歷程、棲息習性與領域行為,展現學生在野外觀察、實驗設計與行為分析上的精湛能力,體現極高的探究深度與原創精神。
東光國小以《地質改良樁在砂質地層中穩定學校教室》為題,榮獲國小組地球科學科第二名。研究靈感源自學校暑期拆除舊教室時觀察到的地下水湧出現象,進而探討地層下陷與建築穩定性的關聯。團隊運用模型模擬地質改良樁對建築穩定的影響,展現出對地層結構與工程概念的高度理解與實作能力。
東區復興國小以《塑材過招 電子雲湧》為題,榮獲國小組生活與應用科學(三)第三名。團隊跳脫以現成材料摩擦起電的傳統模式,自行研發可塑性摩擦材料,並將其應用於吸附塑膠微粒與煙霧等環境淨化裝置,研究成果兼具創新性與實用性,展現學生豐沛的實作潛能與應用視野。
教育局表示,台南市師生以熱情與創意投入科研探究,不僅在競賽中發光發熱,也為台南科學教育寫下榮耀的一頁。本次獲獎學校如下:一、數學科:德光中學國中部(鄉土教材獎);二、物理科:復興國中(佳作);三、生物科:長榮高中國中部(第一名)、東光國小(佳作);四、化學科:建興國中(第一名)、南科實中國小部(佳作);五、地球科學科:東光國小(第二名);六、生活與應用科學科(一):建興國中(佳作)、南大附小(第三名);七、生活與應用科學科(二):建興國中(第三名)、中西區成功國小(佳作);八、生活與應用科學科(三):東區復興國小(第三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