積極打造國際舞台,為臺東量身打造的城市展示櫥窗,臺東縣政府今(14)日舉辦「舊站特區櫥窗計畫」動土典禮,啟動一項結合文化、多元與創意的公共空間建設,預計於115年上半年完工。縣長饒慶鈴表示,舊站特區櫥窗計畫的動土,不僅是空間建設的起點,更是臺東城市願景正式啟動的重要時刻,對臺東來說意義非凡,未來也將是2026臺東博覽會的主展區之一。
臺東縣長饒慶鈴指出,此基地位於新生路與博愛路交叉口,不僅靠近鐵花新聚落、舊車站、轉運站,更位處城市中軸線的節點,對面過去是舊臺東縣稅捐處「洞洞館」,曾是辦公、洽公、人來人往之處,對許多臺東人是再熟悉不過的地方。現在即將有全新面貌,「櫥窗計畫」就像是為臺東量身打造的城市展示櫥窗,將臺東的生活風格、文化特色與創意能量,濃縮並呈現在這座場域。希望居民或遊客,都能像透過櫥窗一樣,看見臺東多元豐富的樣貌,感受獨有的城市魅力與生活態度。
縣府建設處提到,櫥窗計畫的設計概念是「編織」。這不是單純的建築外觀,而是象徵臺東多元文化交會的方式。設計團隊從原住民族的織布圖紋出發,也融入其他族群的文化元素,將不同族群的生活經驗,一針一線編在一起。設計也轉化了周邊鐵道的線型與街道紋理,讓整個空間不只是新的,也連結著舊時記憶。
建設處進一步說明,建築外觀採用「GLT膠合層積木材」,是一種用多層木板膠合的環保建材,不只比鋼筋混凝土輕盈又堅固,也大幅降低碳排放。此次工程將以場外預製、現場吊裝的方式施工,既能提高效率,也減少對周邊環境和居民的影響,是友善社區的一種做法。
整體基地面積約2,100坪,建築面積約835坪,將規劃展演空間、餐飲店鋪與行政服務等機能。戶外空間約1,291坪,將延續既有綠帶與周邊老樹,設計環繞步道和觀景平臺,讓人們可以在不同高度散步、休息,也有足夠彈性空間舉辦市集、表演、展覽與社區活動。未來不僅是市民平常散步的地方,也將在城市博覽會期間,成為讓外地朋友認識臺東的第一站。
縣府補充,櫥窗計畫採統包方式辦理,完工後除了配合博覽會,更希望它長期成為臺東推動慢經濟與文化治理的據點之一。未來也會邀請在地團隊、青年創作者一同參與場域規劃與內容策展,讓這個空間不只是縣府蓋的建築,而是市民與地方共同使用、共同成長的生活場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