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林詔安客庄慶元宵 崙背羅厝「元宵擐雞酒」、「水汴頭跌(跋)米籮」 傳承獨特詔安客家信仰文化

雲林崙背詔安客家元宵盛事,羅厝「元宵擐雞酒」、「水汴頭跌(跋)米籮」活動今(2/12)日盛大登場。雲林縣長張麗善、立法委員張嘉郡、崙背鄉長李泓儀、黃凱議長及多位議員、縣府文化觀光處長陳璧君、民政處長蕭德恕、社團法人雲林縣客家文化促進協會理事長廖宣義、崇賢寺主任委員蕭明賢等邀請鄉親一同見證詔安客家信仰文化的深厚底蘊,感受元宵節熱鬧氛圍!

 

縣長張麗善表示,雲林縣崙背羅厝「元宵擐雞酒」,是詔安客家庄重要的酬神傳統,已有百年歷史。崙背羅厝村是詔安客家人的大本營,早期村民家中若有添男丁,就會準備自家飼養的雞和米酒到三界公爐主家祭拜神明,並比賽誰家飼養的雞比較肥大,賽後贏家把雞烹煮成雞酒,請村民享用,具有祈願、報喜、分享意涵,也展現傳統農村的人情味。

 

黃凱議長也表示,「元宵擐雞酒」習俗延續至今,現今不論是否有喜獲男丁的家庭都可以參與,使社區元宵節氣氛更為熱絡,這是羅厝社區特殊的習俗文化,而元宵節獨特的詔安客家習俗也是要靠大家凝聚力量共同支持,讓它一代過一代傳承延續。

圖說:雲林縣崙背羅厝「元宵擐雞酒」,是詔安客家庄重要的酬神傳統,已有百年歷史。(圖/雲林縣政府提供)

社團法人雲林縣客家文化促進協會理事長廖宣義指出,「擐雞酒」是詔安客家特有的信仰儀式,村民以雞、酒答謝神明庇佑,並祈求來年風調雨順、合境平安。李泓儀鄉長也說,崙背羅厝每年元宵節都辦的擐雞酒活動延續已久,以往都是以庄為主,現今有縣府、議會及各界支持下越辦越盛大,公所也會持續推廣,讓更多人一起分享。
今日於崙背羅厝社區所舉辦「元宵擐雞酒」活動,由地方耆老及信眾依循古禮,舉行莊嚴的祭拜儀式,隨後在熱鬧的民俗表演、美食攤位,以及詔安客家歌謠演出,讓參與者深入感受詔安客家的獨特風俗與文化內涵。
張縣長傍晚也前往於崙背水汴頭崇賢寺所舉行114年崙背水汴頭跌(跋)米籮活動。「崙背水汴頭跌(跋)米籮」是每年新春農曆元宵節由崙背鄉水汴頭社區主辦的民俗活動,此項習俗歷史悠久,更是崇賢寺獨有的信仰習俗,111 年以「崙背水汴頭跌(跋)米籮」正式登錄為雲林縣民俗文化資產。

 

水汴頭社區是以農業為主的詔安客家聚落,至今仍有80%左右務農人口,早期由於科學不發達,預測天候條件不足,因人民對觀音佛祖的崇拜,便衍生出使用米籮來卜卦作物收成好壞的習俗,「米籮站立」意味著豐收,「米籮倒立」意味該年將面臨作物「半收」(意味收成不甚良好),「米籮蓋立」則表示該年農作「欠收」。參與者以社區居民為主,亦有許多外鄉鎮乃至外縣市信眾慕名前來問卜,農業全盛時期廟埕甚至擠滿了來問卜的農民,足見早期民眾依賴跌米籮預測農事盛況。
縣長張麗善表示,雲林縣是宗教大縣也是觀光大縣,有別於媽祖信仰,水汴頭崇賢寺的觀音信仰,自古以來帶給詔安地區非常大的精神支持,其中由水汴頭崇賢寺積極復興並傳承的跌米籮活動,蘊含人們對於觀音信仰的虔誠,更是專屬於水汴頭的地方記憶,這項十分罕見的問農事祭典儀式,亦為水汴頭社區傳承百餘年的習俗,扮演著傳承詔安客家傳統文化的重要角色,值得鼓勵及肯定,歡迎全國鄉親一起來體驗雲林特殊的詔安客家元宵民俗。
文化觀光處長陳璧君指出,雲林縣目前共登錄12項民俗(含5項重要民俗,全臺灣共計24項重要民俗),保存者水汴頭崇賢寺即佔了2項,包含111年登錄的「崙背水汴頭跌(跋)米籮問農事」,以及114年最新登錄的「崙背詔安客庄迎暗境」。水汴頭崇賢寺以保存者之姿,每年農曆元宵節動員村民一同參與辦理跌(跋)米籮民俗傳習活動,包含竹編體驗課程、跌米籮體驗活動等。廟方亦積極依據文化資產保存法爭取中央及地方經費補助,執行傳習推廣活動,非常值得肯定。縣府亦爭取中央經費執行「崙背水汴頭跌(跋)米籮」調查研究及保存維護計畫,期望透過相關計畫完善的保存與傳承推廣雲林縣的民俗活動。
張麗善縣長提到,雲林的元宵節熱鬧不斷,從稍早馬鳴山五年千歲吃飯擔、到崙背詔安客家羅厝元宵擐雞酒、水汴頭跌(跋)米籮,還有3天3夜的水林順天宮蕃薯寮媽元宵夜巡、五股開臺尊王過爐等一連串的元宵民俗馬拉松,這些都是雲林縣的無形文化資產,非常值得大家來參與感受在地民俗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