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宵應景大甲區農會綠色照顧站長輩開心製作毛根紫芋小提燈

大甲區農會日南照顧站首次進行農業部綠色照顧計劃,21位學員長輩,在老師的帶領下,高興的製作蛇燦紫芋小提燈。(記者陳榮昌攝)

記者陳榮昌/台中報導

大甲區農會承辦農業部綠色照顧計劃,日南照顧站第一次上課,適逢元宵佳節,農會聘請季豐園藝的林依瑄老師教導參加的長輩學員利用毛根製作蛇燦紫芋小提燈課程,二十一位長輩開心學習,感到有著慶節氣氛。

每位長輩感到有著慶節氣氛。(記者陳榮昌攝)

大甲農會總幹事黃瑞祥表示,本會日南照顧站學員有二十一人,平均年齡七十三歲,其中有二對夫妻檔,一對年齡已達八十六歲以上。這次的毛根蛇燦紫芋小提燈課程,依瑄老師一進教室看到學員們,其實有點擔心高齡者會無法跟上進度,但仍一個步驟一個步驟有耐心的進階式指導,課堂上長輩們的反應與記憶力都很不錯,手指纏繞毛根與數字的轉折都很順利,原本陌生的不相識的學員,在課堂中互相幫忙,笑聲不斷,依瑄老師說今天真是太忙碌的一堂課了,哈哈哈,不過學員們超厲害有跟上節奏,真的還蠻強的,聽到長輩開心的說要把大燈籠放神明廳,實在是太可愛了。

黃總幹事強調,一個簡單的毛根燈籠製作,雖然看似簡單,但對長輩來說有多重的益處,可以促進手部靈活度:彎折、纏繞毛根能鍛鍊手指靈活度,預防關節僵硬、提升專注力:需要耐心與細心操作,有助於認知訓練、刺激感官:柔軟的毛根材質提供觸覺刺激,促進大腦活化、增強創造力:趣味蛇年燈籠造型,提供更多發揮想像力、紓解壓力:重複動作帶來放鬆感,減少焦慮、增進社交:與同儕共同創作,促進交流與互動、培養成就感:完成作品能提升自信與滿足感、喚起回憶:傳統燈籠製作帶來童年記憶與文化連結、提升生活樂趣:創作燈籠增添節慶氛圍與儀式感、環境適應能力:手作燈籠佈置家中,提升空間感知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