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林重鎣台中報導
33歲林先生因腎絲球硬化症須長期服用類固醇,雖然控制了病情,但藥物副作用卻造成他的髖關節股骨頭缺血性壞死。長安醫院骨科趙子鎔醫師,替林先生執行雙側人工髖關節置換手術,一次手術終結兩側疼痛。林先生在手術後第一天便可下床活動,第二天練習上下樓梯,並在一周拋下拐杖正常行走。
趙子鎔醫師表示,長期服用類固醇會影響股骨頭的微血管供應,導致骨骼逐漸缺損塌陷,進而破壞整個髖關節的軟骨。「人工關節置換」是治療股骨頭缺血性壞死的最終手段,精準微創的技術能大幅減少對肌肉的破壞,讓患者更迅速的恢復正常生活。
趙子鎔醫師進一步說明:「人工關節置換術是治療髖關節病變的最終手段,3年前林先生就曾在其他醫院接受核心減壓手術,但仍反覆疼痛,『換關節』就是根除疼痛的唯一方法。」經過趙醫師的仔細分析,與醫病雙方的充分討論,林先生決定換關節,還主動提出要一次換兩側,因為不想再繼續痛了。
林先生回憶,術前疼痛不適已成了他生活中的一部分,不僅行走困難,甚至影響睡眠,因此換了好幾份工作。林先生描述道:「手術前,每次翻身鼠蹊部和屁股都很不舒服,像有蟲在鑽、像蛀牙般的酸痛,整晚輾轉反側;手術後的這一周,雖然傷口還有些痛,但已經能睡上一晚好覺了。」
「手術就是要改善疼痛!」趙子鎔醫師強調,許多患者因「怕痛」而猶豫不敢手術,但長期疼痛所付出的身心代價,工作、旅遊所受到的限制,遠超乎疾病的傷害。微創手術能大幅減少手術對周邊組織的傷害,搭配術後的疼痛控制計劃,絕大多數患者都能在術後隔天下床。開刀技術的進步,可以大幅降低術後脫臼的機率,也讓手術後的活動更自然不受限,蹲低、側睡都不是問題。
趙子鎔醫師提醒,年長者大多因為退化、骨質疏鬆、跌倒而傷到髖關節,青壯年反而需格外留意「類固醇」與「酒精」這兩項危險因子。但不分年齡,面對髖關節疼痛時,不應一味忍耐或依賴止痛藥。及早進行檢查和專業評估,或許能獲得更有效的治療,改善生活品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