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皮下垂複視畏光 恐是腦神經受壓迫的徵兆

記者張文熹/彰化報導

80歲曾姓婆婆頭暈目眩雙眼複視、畏光,經眼科診所治療後不僅未改善,甚至呈現「睁隻眼、閉隻眼」狀態,經轉診至彰基醫學中心神經外科門診,發現長達8mm右側顱內後交通動脈瘤,造成動眼神經壓迫,經開顱動脈瘤夾除手術後,右眼皮可以張開,右眼轉動也漸漸恢復正常,畏光與複視重影症狀也獲改善。

曾姓婆婆頭暈目眩雙眼複視、畏光長達1個月,在眼科診所拿藥滴眼藥水依然沒有改善,一周後忽然右眼皮下垂,完全睜不開,經眼科轉診至神經外科門診,在門診時發現婆婆右眼皮下垂無力,右眼球只能朝外轉動,不能朝內轉也無法向上轉動,立即將病患安排緊急電腦斷層血管攝影,發現竟是長達8mm的右側顱內後交通動脈瘤,造成動眼神經壓迫,經安排至手術室進行開顱動脈瘤夾除手術,術後住院7天即出院返家休養。術後一個月右眼皮漸漸恢復可以張開,右眼轉動也漸漸恢復正常,畏光與複視重影症狀也漸漸改善。

眼皮下垂複視畏光 恐是腦神經受壓迫的徵兆

彰基神經外科主治醫師郭明錡表示,「顱內動脈瘤」名稱上雖然有個「瘤」字,卻不是惡性的東西,不會擴散或是轉移,無法由抽血的方式來篩檢得知。動脈瘤是腦血管側邊或是末端的不正常膨大,形成原因是血流的衝擊使得薄弱的血管壁向外膨出形成。顱內動脈瘤是潛伏性的殺手,絕大部分患者終其一生是無症狀的,除了少數如曾婆婆的動脈瘤有壓迫到視神經或動眼神經,在破裂出血造成昏迷前及時發現,可以早期處理,大部分的病患往往是已經破裂而造成劇烈頭痛、意識不清才緊急送醫處理。

顱內動脈瘤一旦破裂的話就會造成大量蜘蛛網膜下腔出血,病人會有劇烈頭痛、昏迷、急性腦壓上升,不緊急處理的話,其死亡率高達50%,即使是經過完善的醫療照護,仍然只有不到1/3的病患能無後遺症的出院,但存活的病人或多或少都有神經功能的缺損。

郭明錡醫師進一步表示,傳統動脈瘤處理的方式是以開刀夾除為主,隨著科技的發達,現在有用經皮穿刺置放導管到顱內,置放線圈和支架來治癒動脈瘤。主要的優勢是其傷口小,只需在鼠膝部開個比打針略大的傷口即可進行治療,並不需要經由頭蓋骨開洞來開刀治療動脈瘤。栓塞手術的風險性以破裂(1%), 血栓脫落(5%) 為首要; 除了破裂流血不止會死亡(0.1%),其他情形都有辦法立刻處理而少有生命危險。

至於後續治療併發症,像是水腦或是顱內出血所需血塊移除,或減壓手術則是依病患狀況決定,並不是一定會施行的。不管是做經皮導管或是開刀治療都需要全身麻醉,術後在加護病房觀察,時間因人的病情而定。栓塞的病人明顯的比開刀的群組有較少的血管攣縮的後遺症。有些動脈瘤因為頸部較寬,除了線圈需要置放支架以防線圈脫落。置放前後需要服用抗血小板凝集的藥物,Aspirin(阿斯匹靈)、Clopidogrel(保栓通),術後要服用半年到一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