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不只會聊天還可以共舞 《肉身賽博格》跳出人與AI的混淆虛實之舞

謝杰樺╳安娜琪舞蹈劇場《肉身賽博格》20日在台中歌劇院舉行記者會中的精彩片段演出。(圖/臺中國家歌劇院提供)

記者賴淑禎/採訪報導

人工智慧(AI)領域正夯,目前沒有人能理解、預測或可信地掌控這些強大的數位心智,謝杰樺╳安娜琪舞蹈劇場《肉身賽博格》透過AI演算技術,導入舞碼當中,讓觀眾在欣賞舞作時,可以透過各種不同的面相及方式在觀賞演出,4月22、23日在台中國家歌劇院進行全球首演,即時反映了藝術家對AI掌控世界的焦慮,而觀眾也可以選擇自己喜歡的樣態,像是傳統的觀眾席或是自己在家中用電腦觀賞多視角的舞碼演出或是進入舞台附近的範圍攜帶筆記型電腦,來一場虛實的臨場體驗。

安娜琪舞蹈劇場藝術總監謝杰樺表示,2年前疫情顛覆全球,加速數位科技融入日常生活,頻繁的線上會議、無數個數位分身,曾令他備感焦慮,「當未來的世界與AI徹底融合,眼前所見不再是絕對的真實,我們究竟會如何與AI『在一起』?」因此《肉身賽博格》從讓AI捕捉舞者肢體啟動,後來發現AI捕捉到的跟實際可能有落差,當3名舞者肢體重疊時,現實的三頭六臂,AI判讀下可能成為「一個人」,因而延伸出新的探問:當我們與AI的溝通不再是透過語言、文字和肢體,而是透過數據、程式碼與像素分析時,在AI的理解中,人類會是什麼樣子?

謝杰樺╳安娜琪舞蹈劇場《肉身賽博格》記者會(左起)科技技術統籌王伯宇、導演暨編舞謝杰樺分享節目創作理念。(圖/臺中國家歌劇院提供)

而在舞台上將以大大小小的螢幕串接舞者的身體,呈現出數位分身與真實肉身的對比。謝杰樺說,化妝時照鏡子,和透過手機前鏡頭加螢幕「照鏡子」,以肉眼而言看似相同,但其實前者是光折射與像素分析的成像,手機螢幕則是經過運算的數位分身,這點會在舞作中反覆探索。

謝杰樺也分享,演出分成5個章節,從大量的數位介面蔓延人類生活開始,第1個章節透過線上數位空間,展現身體適應線上數位空間的表達;接著,螢幕成為「我」的數位身體展現,肉身開始有了三頭六臂,體現數位身體的變形與整合。

下半場從螢幕身體的編碼、解碼過程開始,當AI介入時,身體有了一個全新的流動樣貌;接著所有劇場裡的技術、螢幕的顯像都可以成為自我身體意志的延伸,擴大成一個巨大的身體;最後則以一場精彩的獨舞,展現一具懂得如何處理數位型態的嶄新肉身。

謝杰樺聯手當若科技藝術,將線上、現場互動席的觀眾影像等資料,經過AI演算而成為舞台上的「第4位舞者」,與3名舞者即時共舞,這考驗3位舞者的舞蹈構作與「人腦演算」能力,讓她們的舞姿同時存在肉身與數位分身的表現性,更透過動態捕捉與AI展開即興共舞。

科技技術統籌王伯宇表示,隨著AI持續運算學習,每次演出都會不一樣,如何讓AI把人「畫出來」是其中最大的挑戰,為了能在劇場中即時呈現AI的演算,當若科技藝術運用了超過4萬張舞者照片來訓練AI的演算辨識能力。

《肉身賽博格》的演出將來回穿梭於真實劇場與虛擬影像之間,除了劇場觀眾席外,也增設如搖滾區的「現場數位互動席」,讓觀眾體驗線上與現場舞台的即時互動,透過不同視角的任意切換,體驗數位時代中肉身與世界接軌的忙碌與混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