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專科團隊合作治療食道癌 把握治療黃金期

胸腔外科莊政諺醫師、陳薏文醫師與病人合影

【臺中榮民總醫院提供】

案例一
58歲陳先生曾有抽菸、喝酒及嚼檳榔習慣多年,因吞嚥困難一個月加上體重減輕,先至地區醫院就診行胃鏡檢查後發現食道腫瘤,故轉至本院胸腔外科莊政諺主任門診就診。於門診後隨即安排住院,並會診多專科共同合作進行多項全身性檢查,包括胃腸科行食道超音波、肝功能檢查,放射線部行肝臟超音波,胸腔內科行肺功能,放射線部行肝臟超音波,核醫科安排正子攝影等,於3日內將全部檢查完成後,由莊政諺主任整合並跟病人及家屬解釋目整體狀況,陳先生因食道腫瘤已達6公分且有多處縱隔淋巴結轉移,臨床分期為第三期,故按照食道癌診療指引先予會診放射腫瘤科,隨即安排二次新輔助化學及放射線治療。此外,為幫助病人於放化療期間可維持營養之補充,於住院第四天即安排經皮內視鏡胃造口術及人工血管置入手術,讓病人於住院後大約10天即完成第一次的化療並建立營養補充之管道。

第一階段治療結束後,再次安排陳先生行全身性的檢查,報告顯示腫瘤縮小及淋巴結明顯減少,故安排食道切除及重建手術,目前因食道癌微創手術技術的精良與提升,再加上與麻醉科合作加入術後加速康復計劃,陳先生於術後第7天即恢復良好出院,第14天可由口進食,目前術後已三年過去,門診追蹤檢查皆顯示無腫瘤復發,已回歸正常生活。

案例二
64歲陳先生曾有菸酒習慣30年,2019年因吞嚥困難先至耳鼻喉科診所就診未改善,故轉至莊政諺主任門診,因疑似食道癌亦隨即安排住院,並會診多科合作於3日內快速完成所有檢查,因檢查結果確定癌症期數為第三期,同樣先行安排會診放射腫瘤科,於住院後第4日即開始第一次放化療,以把握治療黃金時間。於第一階段療程結束再次檢查,發現治療效果相當好,因此接受食道切除及重建手術,手術過程亦相當順利,於術後第11天出院並能由口喝水,雖術後短期因進食量較少體重上升緩慢,但陳先生在和醫療團隊合作不斷多方面調整之下,目前狀況已穩定,術後三年門診追蹤檢查無腫瘤復發。

根據台灣國民健康署111年最新資料顯示,國人十大癌症死因中食道癌位居第九名,亞洲人又以鱗狀上皮癌為大多數、其次為腺癌;癌症成因主要由抽菸、喝酒、嚼檳榔所引起。多數病人初始症狀為吞嚥困難、聲音沙啞、體重減輕等,腫瘤較大者則可能產生吐血而危及生命。食道癌之期別,主要由腫瘤本身侵犯程度、淋巴結擴散多寡及是否有遠端轉移決定,及早介入相關檢查,方能給予病人最適切的治療與提高疾病存活率及增加病人生活品質。

臺中榮總食道癌病人由胸腔外科主導,橫向與多專科團隊通力合作,單一窗口由胸腔外科快速安排住院,並可依病人之個別性選擇最佳治療方法,病人平均於門診後約2至5日安排住院,3日內完成所有檢查後即可與病人及家屬解釋並討論治療計畫,平均住院第4至7日即可開始治療,大幅縮短病人於多科門診間來回奔波的時間,不但降低病人對疾病產生之焦慮、亦減少病人於多科看診時無所適從的不安感,最重要的是讓病人把握住治療的黃金時間。

多專科團隊內包括胃腸肝膽科、放射腫瘤部、核醫科、血液腫瘤科、耳鼻喉頭頸部、呼吸治療科、麻醉部、復健科、營養師、病理檢驗部及放射線部,並定期舉辦每月二次的多專科團隊會議,由各方專家討論困難複雜案例,進而為每位患者安排個人化的完善治療。此外,臺中榮總亦有專屬食道癌個案管理護理師,於病人第一次至門診就診後,即安排會談並給予相關衛教。而相關病友支持團體則包括Line群組、每年舉辦的病友會,讓醫護和病友間能相互分享治療心得,為彼此打氣加油。

每年臺中榮總食道癌新診斷病患約130名,目前治療方式也與國際接軌,大多數病患先接受新輔助化學及放射治療後再行手術,可大大提高病人預後及存活率。接受手術的患者在術前一個月即加入ERAS(術後加速康復計劃),包括手術前後有呼吸治療師訓練肺活量、營養師衛教如何補足所需營養素、復健科物理治療師,麻醉科醫師疼痛照護等等,術中使用ICG循血綠藥劑螢光內視鏡偵測血流以減少吻合處滲漏之併發症,在多方整合下讓病人不再害怕而願意接受手術。對於較晚期不適合手術的病人,亦有二線化療、免疫療法藥物、局部近接放療之選擇,在多團隊整合通力的努力之下,使臺中榮總食道癌五年存活率高於全國的醫學中心的平均值,藉此也鼓勵民眾勿拖延病症、勿信偏方、盡早就醫,方能重拾健康美滿人生。